利用地下氣密的多孔巖層或洞穴儲存燃氣。地下儲氣是儲存大量燃氣的最經濟和比較安全的方法。地下儲氣庫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燃氣的季節供需不平衡,保證供氣高峰的需要;使長距離輸氣管線和設備均衡運行,以提高管線和設備的利用率,降低輸氣成本;在發生事故等緊急情況下保障供氣。地下儲氣庫應建在靠近大量用氣的地區。

  世界上第一個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於1915年建成於加拿大。美國於1916年開始在枯竭氣層儲氣。蘇聯於1958年利用枯竭氣層建設瞭第第一個地下儲氣庫。中國的第一個地下儲氣庫在大慶油田,是利用枯竭氣層儲氣,1969年開始進行小規模註采氣試驗,1975年擴大註采氣能力並正式投入使用。到80年代初,各國天然氣(還有少量人工燃氣)地下儲氣庫總數為500多個;其中約80%建在美國,總儲氣容量為2000多億米3

  枯竭油氣層儲氣 利用枯竭油氣層作儲氣庫,一般不需要建設費用,可利用原有的井註氣和采氣。儲氣庫中必須存有部分氣體做為墊層氣,而枯竭油氣層通常都有殘留氣體可直接利用,不必再填充墊層氣。這是一種最經濟的儲氣庫,地下儲氣庫中有80%以上屬於此種類型。美國最大的地下儲氣庫之一的麥克唐納儲氣庫的容量達50億米3

  地下含水層儲氣 美國將天然氣儲存於地下含水層始於1952年。這種儲氣庫數量一直不斷增加,特別是在缺少油氣田的國傢和地區。含水層儲氣主要是采用背斜含水砂層構造,當構造平緩但面積較大時也可用於儲氣。含水砂層應有較大的厚度、孔隙度和滲透率,並且要有合適的深度。滲透性對燃氣註入和采出的速度有重大意義。滲透率高的儲氣庫,在排氣時水能很快壓回,可回收一部分消耗於註氣的能量。世界上大的地下儲氣庫容量達幾十億米3,如蘇聯的曉爾科沃、法國的謝姆裡等。

  地下洞穴儲氣 鹽穴儲氣是向鹽巖層註入淡水,將鹽巖層溶解,再將鹽水排出,形成溶洞進行儲氣。這種儲氣庫密閉性能好,儲氣壓力高,采氣率大。但與含水層儲氣庫相比,儲氣容量小,儲氣庫單位容量的投資高。利用廢礦井儲氣,要求蓋層和礦井密閉,一般儲氣壓力較低,這種儲氣庫的數量很少。液化石油氣的地下儲存,主要利用鹽穴和在非滲透性巖層中建造的巖洞儲存。建造鹽穴比建造巖洞經濟。70年代末,美國的丙烷和丁烷地下儲氣庫的總容量約為4000萬米3,其中大部分為鹽穴儲氣庫。美國的最大巖洞儲氣庫,是直接在花崗巖層中開鑿的高10.7米、寬7.6米、長2100米的坑道,容量為94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