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皮膚顏色不同,並不是因含有不同色素造成的,皮膚顏色的深淺,與黑色素在皮膚中的含量及分佈狀態(顆粒狀或分散狀)有關。皮膚由兩層組成,表皮層及真皮層。表皮層由四層組成,由外向裏為角化層、透明層、顆粒層,最裏層為生髮層,也叫馬爾比基氏層。表皮分層以手掌及足底皮膚較為完全,而在其他部位可能隻見到兩層──生髮層及角化層。黑色素集中在表皮的生髮層的細胞中及細胞間,而表皮的角質化細胞中是沒有色素的。人類皮膚的真皮層中一般也是沒有黑色素的,但當在真皮中具有色素時,由於於色素透過皮膚而呈現青色的斑,如在新生兒的骶部及臀部,往往可以看到灰青色的斑,就是這麼形成的。此外,皮膚的顏色還和微血管中的血液、皮膚的粗糙程度及濕潤程度有關。身體在不同部位的顏色也常常不完全一樣,背部的顏色比胸部要深得多,四肢伸側比屈側的顏色要深些,顏色最深處是在會陰部及乳頭處。手掌和腳掌是全身顏色最淺的部位,甚至在色素極深的人群中,這些部位的顏色也明顯地比其他部位淺,不同的生活條件也會造成皮膚顏色深淺的不同。

  膚色是人種分類的重要標志之一,觀察皮膚的顏色的方法有許多種,現在人類學傢在實際工作中大多采用馮魯向氏膚色模型表,觀察部位主要是上臂內側,此模型表由36塊不同顏色的玻璃組成,分為五級,即十分淺、淺、中等、深、十分深色皮膚。膚色最淺的是北歐居民,其膚色呈粉色,主要是微血管顏色透過皮膚的緣故;膚色最深的要算巴佈亞人、美拉尼西亞人,特別是非洲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