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腦垂體分泌的一種多肽類激素,促進腎上腺皮質的組織增生以及皮質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數(CRF)的直接調控。分泌過盛的皮質激素反過來也能影響垂體和下丘腦,減弱它們的活動。

  結構 從鯊、蛙、鴕鳥、哺乳動物垂體中制取的ACTH均為三十九肽。明顯的結構差異反映在分子的羧端區(25~33位)。其氨端端部分(1~24位)的氨基酸排列順序較為一致,且為生物活性的中心區域。已能人工合成ACTH與其氨端區的二十四肽,後者已呈現充分的ACTH活性。ACTH除分佈於垂體外,尚發現於下丘腦、腎上腺髓質、腸道與胎盤等組織。在其生物合成過程中,是從鴉片樣肽-促黑激素-促皮質激素原(簡稱POMC)轉變而來,ACTH本身又可作為 α-促黑激素( α-MSH)的前體(見圖)。甚至在低等無脊椎動物中亦有ACTH的類似肽。

  功能 ACTH的分泌過程是脈沖式的和應變的,釋放的頻率和幅度與晝夜交替節律性相關。總的趨勢是清晨覺醒之前血液中ACTH水平出現高峰,半夜熟睡時則為低潮。應激情況下,如燒傷、損傷、中毒,以及遇到攻擊使全身作出警戒性反應時,ACTH的分泌都增加,隨即激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增進抵抗力。醫學上可用於抗炎癥、抗過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