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菌綱的1目。本目成員菌絲體多核。無性繁殖時,菌絲體形成隔膜,然後斷裂成蟲菌體,或是在孢子體的頂端形成單生的單核或多核孢子,待成熟時強力射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基物或寄主,可不立即萌發生出菌絲,而多次重複形成能再次強力射出的次生孢子。有性生殖與接合菌綱的其他種類大體相同,可形成接合孢子,也可不經過融合而形成無性接合孢子。

  本目真菌大多寄生在昆蟲或其他動物上,一小部分可以寄生在植物上,或者腐生在土或糞中。

  依據G.M.沃特豪斯(1973)等人的系統,本目僅有蟲黴科1科,下分6屬,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蟲黴屬、蛙糞黴屬和耳黴屬。

  關於蟲黴目的分科,還有一些不同的主張。例如,G.烏佈裡日和J.沃勒斯(1966)將新月黴屬另成立新月黴科;J.A.阿爾克斯(1970),J.韋伯斯特(1970),D.L.霍克斯沃思等人(1983)將捕蟲黴科歸入蟲黴目;R.K.本傑明(1979),C.J.亞歷克索普洛斯(1985)等許多人則認為應該保持蟲黴科和蛙糞黴科兩個科。

  本目中的少數種類可引起人和動物的疾病,如裂孢蛙糞黴可使人患皮膚病,耳黴屬的一些種可使哺乳動物患鼻蟲黴真菌病。

  

參考書目

 G.M.Waterhouse,Entomophthorales,in:G.C.Ainsworth,F.K.Sparrow and A.S.Sussman(eds),The Fungi,Vol.Ⅳ B,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