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橡膠製品和已硫化或燒焦的橡膠邊角料經磨細、加工、再生而得的半成品,適合於製造特種或品質要求不高的橡膠製品。如膠管、鞋跟等。它一般摻在天然或合成橡膠中使用,以改善橡膠的加工性和粘合性,縮短混煉時間,節約能源;也可代替一部分橡膠,以降低產品成本。

  再生膠出現於1866年。再生方法主要是把廢膠磨成粉,添加化學藥劑,進行加熱、加壓處理,使它降解塑化;具體有油法、水-油法、高壓蒸煮法、密煉機法、螺旋機壓法、旋轉罐再生法等。由於於充油合成橡膠的問世,以及制造再生膠消耗能源多、成本高,廢膠污染環境等原因,再生膠市場日益縮小。近年來利用液氮將廢膠冷卻到-195°C,粉碎成超微粒子(粒徑250~75微米),可自動連續作業,省去脫硫、幹燥、精煉等工序,大大節約能源,降低成本。雖然天然或合成橡膠摻用冷凍超微膠粉有不少優點,但尚難在制造輪胎上使用,隻適用於膠管和模壓制品。

  膠粉與瀝青摻合,可用於築路、覆蓋屋頂,或用作鐵路軌道枕墊。再生膠也可與黑色塑料合用,以改善耐沖擊性和耐疲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