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

  中國北宋科學傢、地理學傢。字存中,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生於天聖九年(1031),卒於紹聖二年(1095)。嘉祐八年(1063)舉進士第,曾任司理參軍、察訪使、安撫使、翰林院學士、權三司使、集賢院學士、龍圖閣直學士等等。在任職期間,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元豐五年(1082)被貶。元祐二年(1087)完成瞭《天下州縣圖》,元祐三年遷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夢溪園專心著作,寫成瞭聞名世界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夢溪筆談》原作30卷,現傳本作26卷,內容包括天文、氣象、數學、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醫藥、冶金、印刷術、文學、歷史、音樂、藝術等。沈括一生著作很多,除《夢溪筆談》外還有35種。惜大都失傳或殘缺。

  沈括學識淵博,許多學科領域都有他的成就。在地理學上主要貢獻:①在世界上最早用實驗驗證磁針“能指南,常微偏東”,發現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有一磁偏角。②熙寧五年(1072)測量汴河(唐、宋人稱通濟渠東段為汴河,宋以後堙廢)下遊地勢,從汴京(今開封)上善門起,到泗州(今江蘇盱眙)淮河口止,用分層築堰法測得總長為840裡130步,高差19丈4尺8寸6分。這種測量方法在世界測量史上是首創。③在視察邊防時,用面糊或蠟、木屑在木板上把看到的山川地勢制成模型,然後再復制成木刻模型。這種木刻地形模型比歐洲最早的地形模型早700多年。④繼承裴秀的“制圖六體”,編繪《天下州縣圖》(已佚),資料豐富,精度較高。⑤會簡單預報天氣,懂得虹的成因以及大氣中的折射原理,批駁瞭海市乃“蛟蜃之氣所為”的迷信觀點;所記載的陸龍卷,對說明世界陸龍卷的地區分佈有重大意義;提出物候隨高度、生物品種、緯度高低、人類生產活動而變化的理論。⑥對流水侵蝕作用的論述比英國J.赫頓早600多年。⑦最早對華北平原的成因做出科學的解釋。⑧對經濟地理和城市也有較精辟的論述。

  

參考書目

 胡道靜校註:《夢溪筆談校證》,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