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一定區域的商業活動中心職能的城市,或一個城市內部商業活動集中的地區。城市和鄉村的商業服務業網點分佈,一般符合中心地學說闡述的地域分異規律,從而形成區域的商業中心城市和城市的商業中心區。

  擔負區域商業中心職能的城市,按其規模有全國性商業中心和地方性商業中心的等級差別,它們一般都是由中、小城鎮逐漸成長起來的,其共同特點是具有易於成為商品集散中心的優良的地理位置。例如:有的位於幾條河流的匯合處,如天津、漢口;有的位於河流下下遊入海的海口,如上海、倫敦;有的是若幹條鐵路的交點,如鄭州、芝加哥;有的則屬於海陸運輸的中轉港口,如大連、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等等。國際上的自由港,也往往因交通位置及自由貿易條件而成為超越國傢范圍的商業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商業中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生產和交通的發展,一地的經濟地理位置發生變化,可以導致商業中心位置的變化。海運的發展使有些河港城市失去原有的商業地位,如中國揚州的商業地位讓位於上海,埃及開羅大部分對外貿易轉移到瞭亞歷山大港。

  城市內部的商業活動集中地區,在世界許多國傢城市的興起和發展過程中,往往是以寺廟、教堂、市政廳、廣場或居民密集點為中心自發形成的。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裡集中瞭各種零售商業、批發商業、金融業和各種服務性行業,構成市內的商業中心,稱為中心商務區(CBD)(見市中心)。在大中城市,由於市區面積大,為適應距全市性商業中心較遠的居住區的需要,往往形成若幹次一級的商業區。而在特大城市,隨著郊區化的發展,市區人口紛紛遷往郊區,郊區購買力提高,從而吸引瞭規模較大的商業服務活動,形成瞭城市外圍的中心商業區。這些城市外圍的商業中心都有超級市場和現代化的大型商場,並有酒吧間、廉價零售店、出售冷飲的營業廳、餐廳、汽車遊客旅館、停車場、遊樂中心和公園等。城市內的各級商業中心,都設在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