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商業活動地理現象和規律的學科。商業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領域內發展最早的分支之一;從學科發展過程來說,也是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包括3個部分:①商業活動的地理分佈或網路佈局;②商業活動與自然、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關係;③商業活動的空間組織或地域結構規律。主要研究商品生產的地理分佈、運輸條件、貿易和市場等商業活動的地域特點。

  研究簡史 商業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與古代商業經濟的出現和和發展有直接聯系。自從人類社會出現瞭商品交換,就開始有關於商業的零星地理記載。如中國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已對主要商品的產銷區域和運輸路線作瞭記載;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和東漢班固的《漢書·食貨志》,對人口、經濟、物產、交通、商業和城市的分佈和地區差異,已有詳實的記述和評論。15世紀以後,地理大發現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使得歐洲(特別是西歐)許多國傢隨著生產力的迅速增長,不斷擴大商品的對外輸出,商業活動相應地擴及到海外廣大地區。從而吸引瞭西歐許多學者對世界各地的地理環境、資源物產、經濟分佈、交通運輸和商業中心等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以記述世界各國、各地區物產分佈、貿易關系、城市港口以及運輸線路等情況為主要內容的著作先後紛紛問世,大大豐富瞭世界商業地理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古代地理學開始分化,最早分化的學科之一就是商業地理學。早期的商業地理學主要解答何地可以廉價購進和高價售出何種物品,即商品的地理。不少地理學傢編著瞭許多以商業地理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地理著作,其中比較系統的著作是1889年英國G.G.奇澤姆的《商業地理學手冊》,多次再版,成為這一學科的代表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世界很多國傢工業、農業發展迅速,世界經濟關系日益擴大,加之由於現代科學技術在生產方面的推廣應用,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間密切依存的性質,經濟地理學逐漸取代瞭原先商業地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並擴及到對世界各國和各地區的生產、消費、貿易、運輸等一系列經濟現象進行綜合的研究。商業地理學成為部門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30年代初W.克裡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學說,闡述瞭聚落和市場分佈的關系,使傳統的商業地理學開始轉變為現代地理學的范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區位理論、地理學的數量方法以及行為科學陸續引入商業地理研究,出現瞭大量有關商業、服務業空間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其中重要的如B.J.L.貝裡對於商品流、市場中心和零售商業的研究;R.E.墨菲對於中心商業區的研究,J.E.Jr.萬斯對於商業結構和市場分佈的研究;A.G.威爾遜對於零售模式的研究;R.L.莫裡爾對城市商業的研究;J.博熱-加涅埃對於市場地理學的研究;B.B.波克希舍夫斯基對於服務圈地理的研究,以及D.B.麥凱等對於意境地圖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

  研究內容和任務 商業地理學目前除瞭仍從宏觀的角度分析探索世界性的國際商品流通及其貿易關系的地理問題之外,更著重於國傢內各地區之間商品流通的研究。主要內容可分為緊密相關的4部分:①研究商業活動空間組織基本模式的理論商業地理;②按照商業和服務業部門分別探討其具體的佈局類型的部門商業地理;③研究具體區域的商業點、線、網和城鎮商業地理;④進行綜合研究的區域商業地理。

  商業地理學的基本任務是參與生產佈局和區域規劃工作,合理選擇商品流通渠道,合理組織城市商業網點,選定最優或適宜的批發、零售商業及倉儲設施的區位,根據居民消費水平和行為設置商業、服務中心等。

  商業活動受到自然環境、地域經濟結構和佈局以及社會、文化、民族、宗教和社會行為的影響,因此商業地理學與研究這些內容的人文地理學諸學科關系密切。而生產和交通運輸對商業活動的影響尤為重要,使商業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和交通運輸地理學關系更為密切。此外,商業經濟學和市場學等學科對於商業地理研究起到指導和參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