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能存在於極高壓力下的特殊狀態的氫。氫在週期表中和鹼金屬同處一族,又在許多金屬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基於這些考慮,估計在適當條件下氫可能具有金屬性質。按照銫、銣、鉀、鈉、鋰、氫(分子固體)的克原子體積的次序69.9、55.8、45.5、23.7、13.1、14.19釐米3估計,金屬態氫的克原子體積應小於鋰的克原子體積13.1釐米3,自然更應小於分子固氫的克原子體積14.19釐米3。因此,預計計金屬態氫隻能存在於很高的壓力下。天文學者研究木星與土星的結構並結合其軌道攝動特征推測,太陽系中這兩顆行星主要成分是液態金屬氫。在20世紀30年代,E.P.維格納等從理論上預計氫在高壓下轉變成金屬態的可能性。後來,R.del克朗尼格等通過計算分子固態氫與想像中的金屬氫的點陣能量,定出兩相平衡時的壓力為 700000大氣壓,並且定出此時分子固氫的密度為0.4米/厘米3,金屬氫的密度為0.8克/厘米3

  有關金屬氫的實驗研究都是和高壓實驗技術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大體有兩類實驗研究。一類是用較直觀的物理方法,如利用電阻或體積的變化,直接檢測氫金屬化的發生。其中又分動高壓與靜高壓兩條技術途徑。雖然已經獲得金屬態的氙,但獲得金屬氫的實驗證據至今仍未取得統一的肯定結果。另一類是觀察高壓下分子固氫的紅外吸收譜與光散射特征以顯示其中鍵力的變化,由此推斷氫的金屬化的可能性。這方面近幾年取得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