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環狀結構的一類化合物,構成環的原子除碳原子外,還至少含有一個雜原子。雜原子包括氧、硫、氮等。從理論上講,可以把雜環化合物看成苯的衍生物,即苯環中的一個或幾個CH為雜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雜環化合物可以與苯環並聯成稠環雜環化合物。

  類型 最常見的雜環化合物是五元或六元雜環及苯並雜環化合物等,如下列各式所示:

<

上列各結構表明,它們皆為最大不飽和度的化合物,但經氫化都可以成為部分飽和或完全飽和的化合物,其化學性質則與前者完全不同,即失去瞭芳香性並與相應的脂肪族化合物相似。例如,吡啶經氫化形成六氫吡啶,成為一個堿性較強的二級胺,它的化學性質和堿性強度與二乙胺很相似;但吡啶為三級胺,且其堿性弱得多。雜環化合物中,最小的雜環為三元環,最常見的是五、六元環,其次是七元環。

  命名 雜環化合物常以俗名命名,較少用系統命名。系統命名是指以相應的碳環為母體而命名。例如,含兩個不飽和鍵的環戊二烯稱為茂,與之相應的一種雜環化合物,例如吡咯,可以看成是由NH取代瞭茂中的CH2而成,稱為氮(雜)茂。依此類推,吡啶稱為氮(雜)苯,喹啉稱為氮(雜)萘等。但人們仍習慣於用俗名命名。

  雜環化合物的中文名稱是以口字旁標明其為雜環,另半部分表明雜原子的種類。例如,以祝、噻分別表示為含氧、硫的雜環;以咯、唑、嗪、啶、啉表示為含氮的雜環,這些字是根據英文字的尾音創造的,其中咯、唑表示為五元含氮雜環,其餘的指六元含氮雜環。雜原子超過一個者分別以二、三等字表示相同雜原子的數目,例如祝二唑,表示該雜環化合物為含有一個氧和兩個氮雜原子的五元雜環。在環中,不同的原子可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命名時各原子的位置編號遵循下述原則:①隻含一個雜原子或一個以上相同雜原子的雜環,雜原子編最小號;②含兩個不同雜原子時,不同雜原子的編號順序為氧、硫、氮。例如1,2,3-祝二唑(結構式如

)表示,氧在第一位,兩個氮原子分別在2和3位,其餘為碳原子的五元雜環化合物。

  存在和應用 雜環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極廣,與生物學有關的重要化合物多數為雜環化合物,例如核酸、某些維生素、抗生素、激素、色素和生物堿等。此外,還合成瞭多種多樣具有各種性能的雜環化合物,其中有些可做藥物、殺蟲劑、除草劑、染料、塑料等。

  

參考書目

 J.A.Joule and G.F.Smith,Heterocyclic Chemistry,2nd ed.,Van Nostrand Reinhold Co.,London,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