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離子在導電過程中各自的導電份額(以百分數表示)。例如,對於0.1N鹽酸來說,總電流的83.1%是由 H+承擔的,16.9%是由Cl-承擔的,因此H+的遷移數t

=0.831; Cl -的遷移數 t C l-=0.169。顯然,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離子遷移數的和應該是1。

  遷移數可以通過實驗測量,有瞭遷移數以後,便能求得離子的當量電導i。對於某一電解質,它的正、負離子的當量電導可分別寫成:

+t+-t-

在無限稀釋條件下,遷移數可以用外推法求得。此時, 離子淌度 U與離子遷移數的關系為:

式中F為法拉第常數。

  表中列出瞭某些離子在無限稀釋條件下的淌度Ui,0,也稱極限離子淌度。Ui,0不受電解質中對應離子的影響,即它們是獨立的,符合離子獨立移動定律。

25℃水介質中某些離子的極限淌度

  有瞭極限離子淌度就能根據下式:

計算無限稀釋條件下離子的當量電導和任何電解質的當量電導。例如,可以根據表中的

求得25℃時水溶液中乙酸的 0=0.00402×96500=390.7厘米 2/(歐·當量)。

  表中還提供瞭不少關於離子在溶液中狀態的信息。例如堿金屬離子的晶體半徑大小順序為Li+Na+K+,但它們的淌度大小順序恰好相反,說明瞭它們在水介質中不是單獨移動,而是帶著溶劑水分子一起移動。Li+半徑很小,離子周圍靜電作用力很強,移動時帶引的水分子最多,所以在電場作用下,Li+移動得最慢。鹵素離子的半徑較大,水化數小,它們的離子極限淌度都很接近。H+OH-Ui,0比一般離子大得多,說明它們在溶液中的導電機理與一般離子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