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同素異形體,分子式為O3。為天藍色刺激性氣體,液態呈暗藍色,固態呈藍黑色。1840年,德國化學傢C.F.舍恩拜因在電解稀硫酸時發現一種特殊臭味的氣體,其分子量是原子氧的三倍,即O3,並稱它為臭氧。

  存在 臭氧以不同含量存在於大氣中中:在農村的上空,靠近地球表面的濃度是0.02~0.03ppm;在城市,除瞭有煙霧的地方外,別處都較少。在離地面垂直高度15~25公裡處有臭氧層,臭氧濃度高達0.2ppm。臭氧是由大氣中氧的光化學作用產生的,但臭氧也能被某些化學物質,如氮的氧化物和氯的催化而分解,所以宇宙的變化和人類的活動,都有可能使臭氧減少。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從而保護瞭人類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臭氧能刺激粘膜,對人和動物有害,在臭氧含量長期超過0.1ppm的空氣中生活是不安全的。

  化學性質 臭氧是比氧更強的氧化劑。一般情況下,它的氧化作用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它能將硫氧化成三氧化硫,將銀氧化成氧化銀,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後一反應進行得很完全,可用來定量測定臭氧。

  制法 使氧氣或空氣通過臭氧發生器即可產生臭氧(見圖)。其他產生臭氧的方法有:電解低溫濃硫酸;用鉑絲在液氧中加熱;以紫外線作用於氧氣。

  應用 臭氧可用作強漂白劑,其作用比過氧化氫、氯、二氧化硫都快。也可用於水的消毒,用後變成氧氣,不像用氯消毒後有殘留的氣味。臭氧還用於有機合成(如壬二酸和制藥工業中的某些中間體)。

  

參考書目

 E.A.V.Ebsworth,J.A.Connor and J.J.Turner,The Chemistry of Oxygen,Pergamon Texts in InorganicChemistry,Vol.16,Pergamon,Oxford,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