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成不定的,由不同矽酸鹽混合而成的無定形體(或過冷液體)。玻璃透明而脆,沒有固定熔點,加熱時會逐漸軟化,直到完全變成液體,其間有一個相當寬的溫度範圍。這種性質是由於SiO嚋四面體在空間無序排列而造成的。玻璃軟化時可加工成任何形狀。

  普通玻璃 又稱鈉玻璃,是矽酸鈉和矽酸鈣與過量二氧化矽的混合物,近似化學式為Na2>CaSi6O14Na2O·CaO·6SiO2。通常是由砂子、碳酸鈉和碳酸鈣共熔而制得;也可用硫酸鈉和碳的混合物代替碳酸鈉來熔制:

   Na2CO3+CaCO3+6SiO2─→Na2CaSi6O14+2CO2

   Na2SO4+C+CaCO3+6SiO2─→

                  Na2CaSi6O14+CO2+SO2+CO

普通玻璃主要用於制造玻璃瓶、玻璃管和門窗玻璃。

  鉀玻璃 一種較耐高溫、較硬和較耐化學作用的玻璃,可在熔制玻璃時用碳酸鉀或硫酸鉀部分地代替鈉鹽而制得,主要用於制造實驗室常用的化學容器。

  燧石玻璃 一種高密度和高折射率玻璃,可在熔制玻璃時用鉛代替鈉玻璃中的鈣而制得,適於制造光學玻璃和雕刻玻璃制品。

  特硬玻璃 熱膨脹系數小,耐驟冷驟熱,耐高溫和抗化學腐蝕,可在熔制玻璃時,減少鈉的含量,保持二氧化矽的高含量,並加入12%~15%的三氧化二硼而制得,主要用於制造較高級的化學反應容器。

  熔制玻璃時加入少量玻璃著色劑,可制得各種有色玻璃。氧化銅(Ⅱ)或氧化鉻(Ⅲ)產生綠色;氧化鈷(Ⅱ)產生藍色;二氧化錳產生紫色;二氧化錫或氟化鈣產生乳白色;鈾化合物產生黃綠熒光;膠態硒產生紅玉色;膠態金產生紅、紅紫或藍色;氧化亞銅產生紅、綠或藍色;亞鐵化合物產生綠色,量多時為黑色;鐵(Ⅲ)化合物產生黃色。制玻璃時,由於原料中含有亞鐵的雜質,常使玻璃帶綠色,可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或硒,使之變成無色玻璃。

  剛熔制的玻璃或玻璃器皿必須放在略低於軟化點的溫度下加熱一定時間,然後緩慢冷卻,這種工藝叫退火。退火可避免玻璃內部產生張力,減少破碎。玻璃如果長期保持在高溫下,會逐漸結晶而變得不透明,這叫做反玻璃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