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科學傢,對數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都有研究,曾到北極地區作過考察。1891年9月30日生於基輔,1956年9月7日卒於莫斯科。1913年畢業於基輔大學。曾任莫斯科大學教授等職。1935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39~1942年任蘇聯科學院副院長。為《蘇聯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和總編輯。他在天文學方面的主要工作是提出太陽系起源的學說,即隕星說。1944年發表《地球和行星起源的隕星理論》,1949年出版瞭《地球起源學說四講》(1954年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中中譯本)。按照他的學說,行星是由太陽俘獲的旋轉的氣體-塵埃雲中的固體粒子形成的。塵粒由於彼此間的非彈性碰撞,集聚在扁平的旋轉圓盤上,隨著密度增大,吸引作用也增大。小質點粘附於大質點,逐漸積聚成行星。這個學說的主要困難在於不能解釋太陽動量矩較小這一事實,而且太陽在銀河系中俘獲星際氣體塵埃雲的概率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