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巖系中腐殖型有機質在煤化作用過程中生成的烴類氣體(主要為甲烷氣),為天然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煤成氣氣源主要有兩類:①富集型有機巖──煤層;②分散型有機巖,以含腐殖型(Ⅲ型)有機質為主的巖層,如碳質泥巖、葉巖、沙質泥巖等。有時還含少量混合型有機質(Ⅱ型)巖層,如湖相泥巖等。

  有機質在不同地質演化階段,從生物化學作用到熱作用(見煤化作用),可不斷生成烴類氣(甲烷及同系物)和非烴氣(C O2N2、……)。未成熟階段生成生物氣(甲烷幹氣);成熟階段生成與“煤成油”相伴生的濕氣、凝析氣;高熟-過熟階段生成裂解幹氣。

  煤成氣主要賦存於含煤巖系的各類儲層中,亦可運移到非煤系儲層中。按其賦存狀態又可分為以下兩類:①煤層氣。是一種儲存在“煤層”的微孔隙和裂隙中的、基本上未運移出生氣母巖的天然氣,屬典型的自生自儲式的非常規天然氣藏。由於煤層一般致密,透氣性差,吸附性強,一般不易解析出氣體,有時有部分呈遊離狀態集中在煤層中,采煤中形成瓦斯突出造成災害。在適當的地質條件下亦可形成工業性氣藏,又稱煤層甲烷氣。②煤生氣。由生氣母巖(煤層、碳質泥巖、泥巖)中擴散、運移出來的部分煤成氣。聚集並儲存於其他儲層(如砂巖、礫巖、灰巖)中,可形成不同規模的常規工業性氣藏,是煤成氣的主要部分,為勘探、開發主要對象。有的逸散於空氣中,溶解於地下水或分散於母巖圍巖中,不具有工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