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1919年5月22日生於長春,逝於2001年1月22日。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國傢地震局局副局長兼國傢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聯合會間巖石圈委員會執行局委員。現任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馬杏垣長期從事教學,長於構造地質和前寒武紀地質研究。他提出解析構造學的原則和方法,認為重力是構造過程中一種主宰力。70年代末,他開始地震地質和地球動力學的研究,主編瞭《中國及鄰近海域巖石圈動力學圖》(1:400萬),為編制同類圖件建立瞭范例。他參加瞭國際巖石圈計劃全球地學大斷面項目,主編的《華北響水-滿都拉等地學大斷面》獲得好評,為進一步研究中國東部巖石圈結構、演化,以及尋找資源,保護環境,減輕災害提供瞭依據。主要著作有《五臺山區地質構造基本特征》(合作,1957)、《嵩山構造變形──重力構造、構造解析》(合作,1981)、《中國巖石圈動力學綱要》(1987)和《1:400萬中國及鄰近海域巖石圈動力學圖及說明書》(主編,198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