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物地質學傢。1912年9月26日生於美國麻塞諸塞州西厄普頓,1991年1月17日卒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市。1938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1940年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美國密蘇裏大學、哈佛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加州大大學洛杉磯分校和聖巴巴拉分校教授,美國地質調查所地質專傢。196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為波蘭科學院國外院士。克勞德的研究工作涉及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廣泛領域。他兩次進行海洋地質調查,研究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珊瑚礁。他揭示瞭志留紀和泥盆紀的穿孔貝類的重要屬種的內部構造及主要科和亞科的演化譜系。確定瞭得克薩斯州中部埃倫伯格群地層單位的時代。在前寒武紀生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等方面,他利用物理學和生物學知識,闡明瞭30億年前單細胞生物的形態、化學及生物活動過程;指出瞭生物從原核→真核→多細胞生物的演化過程,並采用先進技術分析瞭微小化石的細節和古代環境的性質,提出早期地球歷史的模式,從而開創瞭生物地質學這一新學科,成為第一個推進和維護後生動物來源於古生代最早期不同祖先和快速演化觀點的地質學傢。主要著作有《志留紀-泥盆紀穿孔貝類(腕足動物)》(1942)、《早期微生物及其與遠始地球演化的關系》(1971)、《地殼演化的主要特征》(1976)和《天、地、人》(19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