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時能產生熱量的沉積巖。又稱化石燃料巖。按其主要化學成分的構成可概括為兩類,一類是以碳、氫化合物為主體的,如石油、天然氣、地蠟或地瀝青等;另一類是以碳、氫、氧為主體的,如泥炭、煤和油葉巖等。可燃有機巖主要是凝膠狀結構,有時可出現具有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例如煤中的絲炭結構等。

  石油和天然氣不是固體巖石,但其形成過程中或其演變物都是包含在沉積巖中的,例如油葉巖,經過蒸餾可提取出石油產品,因為油葉巖中除瞭包含粘土和粉砂等碎屑屑成分外,還包含有碳氫化物的凝膠組分,以及腐泥質和腐殖質衍生的官能團,與孢子等殼質組分在一起構成甘酪根。有的油頁巖含甘酪根豐富,在沉積地層中形成瞭石油、天然氣的發源地,因此也稱為油母頁巖。煤一般是成層狀構造的可燃有機巖,油頁巖成頁片狀或塊狀構造,地瀝青等則是不規則裂隙充填狀構造。可燃有機巖由植物或微體生物衍變產生,經過成巖作用或石化作用由碳氫化合物衍變而形成。巖石類型包括煤(褐煤、煙煤、無煙煤)、油頁巖、地瀝青。在成因上與可燃有機巖類似或外表相象的還有3種沉積巖:①炭質頁巖,經常與煤層互層,其中可包含植物的根、莖、葉碎片,外表呈黑色,也可產生不大於2000卡/克的發熱量,灰分高達80%以上;②石煤,多由低等植物或藻類構成,含灰分在40%以上,石化程度高,發熱量小於2000卡/克,常伴生鈾、釩等稀有元素;③黑頁巖,幾乎不具發熱量,但也含有機炭、稀有元素和稀有金屬等,海相沉積的黑頁巖分佈廣,常與磷質巖共生,也與矽質巖共生。

  可燃有機巖是化工能源,是發展交通燃料、化纖工業和石化工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