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反射望遠鏡,1940年初為蘇聯光學傢馬克蘇托夫所發明,因此得名。荷蘭光學傢包沃爾斯也幾乎於同時獨立地發明瞭類似的系統,所以有時也稱為馬克蘇托夫-包沃爾斯系統。

  馬克蘇托夫望遠鏡的光學系統和施密特望遠鏡類似,是由一個凹球面反射鏡和加在前面的一塊改正球差的透鏡組成的。改正透鏡是球面的,它的兩個表面的曲率半徑相差不大,但有相當大的曲率和厚度,透鏡呈彎月形,所以,這種系統有時也稱為彎月鏡系統。適當選擇透鏡兩面的曲率半徑和厚厚度,可以使彎月透鏡產生足以補償凹球面鏡的球差,同時又滿足消色差條件。在整個系統中適當調節彎月透鏡與球面鏡之間的距離,就能夠對彗差進行校正。和施密特望遠鏡一樣,馬克蘇托夫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像散很小,但場曲比較大,所以必須采用和焦面相符合的曲面底片。彎月透鏡第二面的中央部分可磨成曲率半徑更長的球面(也可以是一個膠合上去的鏡片),構成具有所需相對口徑的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系統,也可直接將彎月鏡中央部分鍍鋁構成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系統。馬克蘇托夫望遠鏡的主要優點:①系統中的所有表面都是球面的,容易制造;②在同樣的口徑和焦距的情況下,鏡筒的長度比施密特望遠鏡的短。缺點是:①和相同的施密特望遠鏡比較,視場稍小;②彎月形透鏡的厚度較大,一般約為口徑的1/10,對使用的光學玻璃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限制瞭口徑的增大。

蘇聯普爾科沃天文臺的馬克蘇托夫望遠鏡

  目前,最大的馬克蘇托夫望遠鏡在蘇聯阿巴斯圖馬尼天文臺,彎月透鏡口徑為70厘米,球面鏡直徑為98厘米,焦距為2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