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文學傢。1877年10月25日生於紐約州奧伊斯特灣,1957年2月18日卒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1912年起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天文臺臺長,1947年以後改任名譽臺長,直至逝世。他在1934~1937年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19912年,他建立瞭食雙星理論,成為根據光變曲線求雙星軌道要素和二子星基本參數的先驅者。1913年,他在英國皇傢天文學會的會議上發表恒星的亮度、顏色和光譜型之間的統計關系,在內容上與1905~1907年赫茨普龍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而在形式上更為顯明。羅素繪制一幅圖解,表示恒星的絕對星等和光譜型的分佈:巨星位於一條水平帶上,再上還有超巨星;絕大多數恒星從B型到M型,分佈在一條對角線上,叫作主星序。左下角還有少量的白矮星。這樣的圖常被叫作赫茨普龍- 羅素圖,簡稱赫羅圖。赫羅圖在天體物理學和天體演化學中起重要作用。羅素還提出一個恒星演化序列:從體積大、密度小的紅巨星,沿水平帶向左,到達主星序頂端,然後沿著主星序向右下方過渡;認為收縮是演化的動因。這是在發現恒星的核能源以前研究恒星演化的一次嘗試,現在已被放棄。1929年羅素分析瞭太陽光譜,詳細計算瞭太陽的化學成分,證明太陽絕大部分物質是氫,另有少量的氦、氧、氮和氖等。

  羅素在國際上享有聲望。曾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恒星光譜組和恒星結構組主席。1921年英國皇傢天文學會授以金質獎章,1937年成為英國皇傢學會國外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