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紅外天文觀測中,為瞭抑制來自天空和望遠鏡背景的幹擾,也為瞭使天體的輻射變為交流信號以便處理,在紅外望遠鏡中廣泛採用調製技術。一般是調幅,即對天體的紅外輻射(在投到探測器之前)以低頻進行方波調製,探測器交替得到“源信號加背景”和“背景”,後面的電子線路放大的是二者之差,這樣就把微弱的“源信號”從強的背景起伏中檢測出來。用在紅外望遠鏡中的調製通常有三種方式:①擺動望遠鏡的主鏡(這是最理想的);②擺動望遠鏡的副鏡;③安置焦平面調製器(斬波器),即在焦平面前前一點,設置旋轉或平移的小反光鏡系統。這三種方式都是為瞭快速地交替觀測天空兩個相鄰位置,獲得調制信號差。擺動大口徑望遠鏡的主鏡很不容易,實際上最常用的是後兩種方式,這可以用不同的光學機械裝置和電路來加以實現。對調制器的要求是:調制函數應盡可能接近於方波,調制交替的兩個最終狀態應當很穩定,調制頻率應等於所用紅外探測器的最佳調制頻率,以獲得最大的輸出信噪比。紅外調制技術也廣泛應用於軍事工業和尖端科學的紅外系統中,它們除采用調幅外,還采用調頻、調相和脈沖編碼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