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傢政治和軍事戰略的需要,全面地分析同戰爭關係密切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所構成的綜合地理環境,與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關係的學科。它是軍事科學的組成部分,也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又稱兵要地理、兵要地志、國防地理、戰爭地理。

  特點和主要任務 軍事地理學遵循軍事學尤其是軍事戰略學、戰役學的理論原則,同軍事歷史學、戰爭動員學、軍制學、軍隊指揮學、、國防經濟學以及軍事地形學、軍事工程地質學、軍事氣象學、軍事海洋學、軍事交通運輸學等學科關系密切。做為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它以地理學的理論、方法為研究依據,主要以政治、社會、經濟、交通、人口、地貌、水文、海洋、氣象和氣候、土壤以及生物地理的資料為研究基礎。

  戰爭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受其制約和影響。現代戰爭所涉及的范圍,局部戰爭包括一國之內或相鄰國傢之間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世界大戰則包括各大洲、大洋以及諸多國傢的陸地、海上和空中,甚至外層空間和海洋深處。軍事地理學主要研究戰爭涉及的陸地和海洋的空間。軍事地理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分析國力、戰略環境,為制定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方針、建設武裝力量、發展武器技術裝備、規劃戰區和戰場建設、擬制作戰計劃、指導軍事訓練、組織實施戰略戰役行動,提供可作準確判斷的地理情報資料。軍事地理情報資料一般以文字材料(專著、簡介、參考書)、軍用地圖、航空照片、錄像等形式出現,供部隊、司令部及國傢有關部門使用。

  主要研究內容 軍事地理學通常由3部分構成:①軍事地理學概論(又稱普通軍事地理學),是軍事地理理論和方法的歸納和概括,論述軍事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學科的性質、地位、任務和研究對象,揭示地理環境諸因素與軍事行動的內在聯系,探討如何利用地理環境以適應戰爭需要。②區域軍事地理學,包括國傢的和戰區的軍事地理,研究以國傢或戰區為地域單位的地理環境對軍事行動的綜合影響。③部門軍事地理學(又稱專題軍事地理學),是根據軍事行動的需要,專門研究地理環境中某些要素對特定軍事行動的具體影響及其發展變化特點。

  軍事地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分析地理位置,確定一個國傢或地區所處的戰略地位;②研究社會政治狀況,瞭解國傢或地區居民對戰爭的態度,戰時兵員的動員潛力和勞動力保障程度;③研究經濟條件,判定國傢或地區的軍事經濟潛力和經濟目標的分佈;④分析交通和通訊設施,判斷國傢或地區的交通分佈和運輸保障能力;⑤調查大中城市、軍事基地、水庫和橋梁等,為戰時奪取和襲擊提供戰略戰役目標;⑥研究軍事行政區域(軍區)和戰區的劃分,軍事力量及其部署,判斷國傢(戰區)的戰爭準備程度;⑦分析研究自然條件對軍事行動的影響和作用;⑧分析歷史戰例,考察地理條件對歷史上重要戰爭的影響和雙方利用地理環境戰守攻取的利弊得失,為未來作戰提供借鑒。

  發展概況 軍事地理學是隨著戰爭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歷代的軍事傢都很重視地理環境的影響。早在中國春秋時代,著名軍事傢孫武就在軍事名著《孫子·地形》篇中指出“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夫地形者,兵之助也”。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的問對中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和地理條件進行瞭深刻的分析(史稱《隆中對》),堪稱軍事地理論述。明末清初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著重闡述瞭歷史上各要塞地域的地理形勢對用兵的影響。西方軍事學傢也很重視軍事地理。法國的B.拿破侖一世曾指出,要當一個勝任的參謀長,必須“熟悉軍事地理”。普魯士軍事著作傢C.von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一書中,把“地理要素”視為決定戰鬥運用的5個戰略要素之一。19世紀中葉起,歐美軍事地理研究發展很快,著作甚多。中國也於民國初年出版瞭第一部軍事地理學專著《兵要地理》。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中,不論是選擇、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還是做出戰略決策和指揮戰役行動,都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地理條件,並指出在研究國傢之間戰略關系時,必須著重分析“地理上的國際環境”。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中國工農紅軍就開始瞭軍事地理調查研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軍事院校開展瞭軍事地理的教學研究工作。

  目前美國和蘇聯的軍事部門在研究全球戰略時借重軍事地理的研究,並吸收地理工作者參加調查編纂世界范圍的軍事地理情報資料和地圖集。軍事地理學已從狹義的為戰役戰鬥服務的研究發展為為戰略服務的廣義軍事地理學,而且有同政治地理學的研究互相滲透、融匯的傾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戰爭規模和作戰方式不斷變化,並將在海洋水下和外層空間建立戰略導彈發射基地,使軍事地理學的研究范圍將由地面、水面進一步向地下、水下和外層空間擴展。采取航天、遙感技術和使用電子計算機,將使軍事地理情報的收集、處理、存儲、檢索、傳輸和顯示手段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