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記載地方自然和人文情況的著作,又稱地方誌。其內容十分廣泛,包括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物產、天文、氣候、山川、名勝、天災、人禍、文化、藝術、醫藥、政績、教育、風俗、民族、人物、宗教、科學、技術、交通、經濟等。它的名目繁多,歷史上常見的有地記、記、圖經、圖志、圖記、傳、錄、乘、書、志等。方志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

  沿革 代代相傳編修志書,是中中國的文化傳統。關於志書的起始時間和代表作,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也都缺乏有力的證據。目前已知修志的最早記載是在東漢。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志書經歷瞭內容由簡單到復雜、體例逐漸完備的過程。一般認為可分為3個階段:

  地記階段 1~6世紀,相當於東漢至南北朝。這一時期志書的主要形式是地記或記,包括郡書、一些地理書、都邑簿和“記人”的人物傳等。

  東漢光武帝劉秀為表彰鄉裡之盛,“始詔南陽,撰作風俗”,這是目前所知中國官修方志的最早記載。這時的郡書多記郡國先賢、耆舊,如《南陽風俗傳》、《三輔耆舊傳》、《魯國先賢傳》。地理書則主風土,多記一方疆界、山川、道裡、民俗,如《十洲記》、《風土記》。都邑簿則多載城池、郭邑、宮闕、觀閣、街廛(市內百姓之居),如《三輔黃圖》。魏晉以降,反映一方風土、人物的地記接踵而出,主要分兩大類:“記人”一類,如《會稽先賢傳》、《高士傳》、《高僧傳》;“述地”類,多突出一方山水、特產,如《衡山記》、《漢水記》、《南州異物志》。

  圖經階段 6~12世紀,相當於隋、唐至北宋。這一時期志書的主要形式是圖經或圖記。以前例行的“土地之圖”與地記結合,做到有圖有文,圖文並重,是這階段志書的特點。圖經之名,起於漢代。現知最早的圖經是東漢的《巴郡圖經》。隋朝曾組織大量人力、物力編修圖經式的志書。這是中國大規模官修志書的開始。到唐朝,圖經、圖志、圖記、險要圖、地記、州記、事跡記、郡國志、職方志、異物志、記、土俗傳、風俗錄等,已遍及全國許多地方。說明在圖經占主要地位的時期,以“記”、“志”為名的志書也在繼續發展。現存的唐朝圖經有《沙州圖經》和《西州圖經》殘本。

  北宋沿襲唐朝每3年一造圖經的制度,命天下州郡編造。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朝廷置九域圖志局,開創瞭國傢設局修志的先例。現存北宋的圖經,有《吳郡圖經續記》(3卷)。

  方志階段 12~20世紀,相當於南宋至今。這一時期志書的名稱幾乎都叫方志。

  志書經歷地記階段和圖經階段一千多年的發展,到宋代它的體裁已由史、書、志、記、錄、傳、圖、經、表、乘、略等逐漸綜合演變而充實,體例也日趨完備和定型。加上宋代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這時期志書的質量和數量都大大超過以前,宋代是中國志書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

  按體例而論,東漢的《越絕書》可看成是方志的雛型;現存最早以“志”命名的志書,是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圖1)。流傳至今的北宋名志隻有《長安志》一種。南宋名志現存的有景定《建康志》、《吳郡志》(圖2),以及《臨安三志》(《乾道臨安志》、《諄祐臨安志》、《咸諄臨安志》)等。

圖1 晉代常璩的《華陽國志》

圖2 南宋范成大的《吳郡志》

  元代所修的郡縣志又多以圖經形式出現,現存名志有《大德昌國州圖志》、《齊乘》、至順《鎮江志》等。

  明、清兩代,是中國方志發展的繁盛時期。這個時期的志書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普修省志,如明《八閩通志》、《四川總志》,清《河南通志》、《畿輔通志》等。②縣志數量驟增,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統計,在現存8000多種志書中占有5000多種。③縣志類目增多,如萬歷《廣平縣志》設“人民志”,嘉靖《魯山縣志》等記載瞭當地的礦藏,《惠州府志》等記述瞭少數民族的風俗和反壓迫鬥爭,隆慶《潮陽縣志》記載瞭沿海人民抗倭和海上貿易情況。④增修邊關志和衛、所志,如《九邊圖志》、《四鎮三關志》。

  中華民國以來編修的方志,在內容和體例上較前有進步,表現在:①突破傳統的束縛,註意反映各地的工農業生產,如廣東《佛山忠義鄉志》、江蘇《江陰縣續志》。②增加瞭各種統計圖表,如四川《南溪縣志》。③註意反映人民疾苦,如廣西《桂平縣志》。④收存瞭農民起義的史料,如河北《固安縣志》。⑤反映瞭帝國主義的侵略活動和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如浙江《定海縣志》。這階段較有影響的志書是黃炎培的《川沙縣志》、袁榮叟的《膠澳志》,以及黎錦熙的《城固縣志》。

  分類 方志類型多樣,按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不同的類型。由於方志主要是按行政區劃為單位編修的,所以主要以行政區域或地區進行分類,另有按記載內容的分類等。

  區域分類 按行政區域或地區對方志進行分類,有以下類型:

  省志。記述一省范圍的志書。主要是明、清兩代編纂的,在明代多以總志題名,如《湖廣總志》(明時湖廣省包括今湖南、湖北兩省);在清代省志多稱為通志,如《山東通志》、《廣西通志》。個別州縣也有以通志命名者。

  府志。記述一府范圍的志書,如《濟南府志》、《泉州府志》。府在明、清兩代是省以下、縣以上的行政區劃,管轄范圍與今地區近似。

  州志。記述一州范圍的志書,如《濟寧直隸州志》、《泰州志》。中國古代關於州的設置和轄區,歷代不同。清時州有直隸州和普通州之分,直隸州相當府,普通州相當縣。

  廳志。記述一廳范圍的志書,如《洮州廳志》。清代在新開發地區設廳,管轄范圍相當於府或縣。

  縣志。記述一個縣范圍的書志,如《永清縣志》、《武功縣志》。是現存志書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兩縣合修的稱為“合志”,如江蘇的《常昭合志》,記述瞭常熟、昭文兩縣的事。清代有“分縣”建置,故還有一種“分縣志”,如《隴西分縣武陽志》。有的縣志事實上是都邑志,如民國初期的《夏口縣志》,記述的內容是漢口市鎮的情況。

  都邑志。記述一個城市范圍的志書,如宋代《長安志》。

  鄉鎮志。記述鄉、鎮、村情況的志書,現存最早的鄉鎮志為宋代的《澉水志》,其他如清代《南翔鎮志》、《杏花村志》。

  島嶼志。記述島嶼和群島的書志,如《西沙群島小志》、《團沙群島小志》。

  另有衛志、關志、司志、鹽井志等,這是依據軍事或鹽務、漕運等需要而立的。它們記述的內容同上述各志相似,包括地域的地理沿革、風俗、物產、人物、古跡,以及政治、經濟活動等;體例也類同於府、州、縣志。如《山海關志》、《天津衛志》、雲南《黑鹽井志》、廣西《白山司志》。

  內容分類 有以下3類:

  通志。記述一地各類內容的志書,是相對“專志”而言,與區域分類中省志所稱的通志不同。它包括省志、府志、州志、縣志等。

  專志。專記某項或主要記某項內容的志書。以自然對象而分,有山志、湖志、河志,如《廬山志》、《永定河志》(圖3)、《西湖志》;還有塘志、河閘志等。以人文對象而分,有書院志、古跡志、寺觀志、遊覽志、路橋志,如《紫陽書院志》、《六合塔志稿》、《文瀾閣志》、《煙雨樓志》、《靈隱寺志》、《天臺山遊覽志》等。

圖3 《永定河志》

  雜志。記一方瑣聞、軼事,也兼及政治、經濟、文化的志書,但不如通志那樣完備、系統,如《長溪瑣語》、《漢口叢談》等。

  特征 方志具有地域性、連續性、綜合性、資料性等特征。

  地域性 方志的基本特征。無論是省志、府志、州志、縣志等各種通志,還是山志、河志、湖志等各種專志,以及諸多雜志,它們都有特定的地域范圍,而且以地域名命名志書;其內容也具有鮮明的地方性。

  連續性 方志的編修是連續的,大都每隔數十年續修一次。不僅時間連續,而且記述的內容和體例也大多連續。續修的志書雖追述歷代的沿革,但其重點則是反映兩次修志期間的本地區各方面的變化。如清代編修的《常熟縣志》,曾經13次續修,平均每隔20年續修一次。

  綜合性 方志綜合記載一地區的自然和人文諸方面的歷史和現狀,內容十分廣泛。從縱的角度看,有過去、現實,重點是當代;從橫的角度看,有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文化、人物、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等,無所不包。所以志書被稱為“博物之書”或“百科全書”式書籍。

  資料性 方志是一種資料性書籍,它的編修並不是要直接研究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而是要全面反映和保存該地區的自然和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和變化。方志采用的是記述性體裁,“述而不作”,是非褒貶寓於事實的記述之中,而且多是當時、當地人修志,大多如實記錄。方志中所蘊藏的極其豐富的資料,可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服務,不過也有些材料需要去偽存真。

  收藏 中國方志在世界許多國傢都有收藏。

  中國收藏情況 據1985年出版的《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統計:現中國192個藏書單位,收藏現存各種類型的方志8264種(專志和雜志未計),共11萬多卷,約占中國現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左右。這8000多種志書中,清代的有6000多種,約占總數的80%,明代的1000多種,民國時期的1000多種:宋以前及宋、元的僅數十種。按縣以上的各種通志(包括志略)統計,各時期的現存方志數見表1。

表1 各時期現存方志種數

  這8000多種方志隻是中國所修方志的一部分。據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所錄,僅元代以前,已佚方志留下書名的就有2000多種;據《明史.藝文志》等書著錄,明代的方志當不少於3000種,現僅存三分之一。

  這8000多種方志,在類型上以縣志最多,約占70%。在地域上,四川、浙江、河北、山東、江蘇、河南等省最多,都在500種以上;天津、寧夏、青海等省、市最少,都不足40種。(表2)

表2 各類方志的地區分佈

  北京圖書館收藏的方志最多,有6000多種;次為上海圖書館,收藏5400餘種;再次是南京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各收藏4000多種。

  國外收藏情況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方志流佈於海外的也不少。日本采購中國方志已有近150年歷史。現在日本的主要圖書館、研究所藏有中國方志總計約4100餘種,其中明、清孤刻本50多種,明、清稀見本80多種。

  據1942年統計,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中國方志共2939部,其中稀有本約10多部。美國一些大學也藏有中國方志,其中也有一些珍本。

  據1957年法國巴黎大學吳德月教授編的《歐洲圖書館所藏中國方志目錄》,歐洲9個國傢(英、法、意、聯邦德國、比、荷蘭、瑞典、丹麥、奧地利)25個單位收藏中國方志總計2590部。除去重復,共有1434種。收藏單位有英國大英博物館和劍橋、牛津、倫敦各大學圖書館;法國國傢學院、法國東方語言專科學校和法國亞洲學會等。1982年馬大任在《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中發表《西歐中文圖書館的過去、現在與將來》一文,指出法蘭西學院高級漢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有中國方志4211種。

  加拿大、澳大利亞、朝鮮、新加坡的一些大學,也分別藏有中國的方志書籍。

  

參考書目

 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中華書局,北京,1962。

 朱士嘉:《現存方志的收藏分佈和管理利用》,《山東圖書館季刊》,第3期,1982。

 劉光祿編:《中國方志學概要》,展望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