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亞歷山大學派晚期的數學傢。他搜集希臘自古以來各名傢的著作,寫成8卷的《數學彙編》,其中包括帕普斯自己的創作。第1卷和第2卷的一部分已遺失。許多古代的學術成果,由於這部書的存錄,才為後世所知。例如芝諾多努斯的《等周論》,經過帕普斯的加工,被編入第5卷中。其中有“圓面積大於任何同周長的正多邊形的面積”;“球的體積大於表面積相同的圓錐、圓柱”;“表面積相同的正多面體,面數越多體積越大”等命題。對於希臘幾何三大問題也作瞭歷史的回顧,並給出幾種用二次或高次曲線的的解法。在第7卷中探討瞭三種圓錐曲線的焦點和準線的性質,還討論瞭“平面圖形繞一軸旋轉所產生立體的體積”,這在後來叫做“古爾丁定理”,因為後者曾重新加以研究。

  帕普斯的著作還出現瞭屬於射影幾何的概念,如對合、非調和比等,給後世射影幾何的研究提供瞭線索。帕普斯給歐幾裡得不可通約理論所作的註釋保存在阿拉伯文的譯本中,從中可以看到這一理論的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