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景觀的形成、演變和特徵的學科。

  景觀學產生於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德國S.帕薩爾格曾出版《景觀學基礎》(4卷,1919~1920)和《比較景觀學》(5卷,1921~1930)兩部書,提出全球範圍內景觀分類和分級的原理和方法。他把景觀視為一種相關要素的複合體,並認為景觀的形成和變異主要受氣候因數的影響。帕薩爾格還提出瞭城市景觀的概念。蘇聯Л.С.貝爾格認為自然地帶及其景觀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組成的自然然綜合體,出版瞭《蘇聯景觀地帶》一書。

  20世紀中期以來,許多學者進行瞭景觀學的研究。現代景觀學研究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強調分析研究和綜合研究相結合。分析研究通過對景觀的各個組成成分及其相互關系的研究去解釋景觀的特征,綜合研究則強調研究景觀的整體特征。與這一研究方向相應的景觀學相當於綜合自然地理學。另一研究方向是研究景觀內部的土地結構,探討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景觀。這一研究方向在蘇聯發展為景觀形態學,在中國則為土地類型學,美國、澳大利亞和一些歐洲國傢的土地科學研究也很接近這方面研究的內容。與這一研究方向相應的景觀學著重土地分級和土地類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