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整個流體介質而言,沒有熱量進出,而且流體內各部分之間沒有熱傳導的流動。熱量的進出可借助於流體與周圍介質的熱傳導作用,也可以借助於各種熱源來實現。介質的熱輻射,介質放電(電能轉化為熱),介質的化學反應(化學能轉化為熱)等,都可以看成是某種熱源。作絕熱流動的流體不存在上述現象。

  由於有粘性作用或有激波出現,流體介質會有機械能損耗,轉變為熱。這種現象雖也能使整個流體介質的熱量增加,但這種熱量不是自流體外部進入的,絕熱流動可以以允許這種現象存在。對沒有這種機械能損耗的絕熱流動,通常稱為可逆絕熱流動。

  嚴格的絕熱流動不允許有任何熱傳導現象存在。盡管實際的流體介質在溫度不均勻分佈時總會或多或少要傳熱,隻要熱傳導現象的影響不大,就可以忽略,把流體的流動看成是絕熱的。於是絕熱流動研究就具有實際意義。聲波和邊界層外的氣體動力學問題常被看作是絕熱流動。如空氣中聲波的運動,聯系溫度和熱量變化的能量方程為:

式中 ρ為密度; T為熱力學溫度; p為壓力; t為時間; k為熱導率; 為定壓比熱;ф為粘性耗損項。若空氣中的聲波波長為 λ,聲速為 c,在上述能量方程中,慣性項 的主要項是 ,其數量級大小為 ,而熱傳導項▽·( kT)的數量級為 ,慣性項與熱傳導項的量級之比為 ,用普朗特數 Pr表示 ,則這兩者之比為 ,其中 μ為動力粘性系數。對空氣而言, Pr≈0.71, c=340米/秒, =1.57× 10 -52/秒。人耳可聞的聲波波長一般在 10 -2~20米的范圍,若取 λ10 -2米,則這個比值約為1.5× 10 5。因此,熱傳導項的作用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從而可以認為聲波運動是絕熱流動。

  

參考書目

 H.W.李普曼、A.羅什柯合著,時愛民等譯:《氣體動力學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1。(H.W.Liepmann and A.Roshko,Elements of Gasdynamics,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