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射在物體表面的光對表面的壓力。遠在1748年L.歐拉即已指出光壓的存在。人們可以從光的電磁理論或光的量子理論推算出光壓的大小。例如,在電磁理論中證明瞭光的動量密度為

光照射在物體上,把動量傳遞給物體,表現為光壓。這個光壓的大小與光的動量密度度、表面的反射系數以及入射角有關。當光垂直照射於完全吸收的物體上,表面所受光壓強即等於 p。當光垂直照射於一個完全反射面時,光壓等於2p。人們亦可從光子具有動量出發得到相同的結果。

  要觀察光壓,一般是觀察光對懸掛在真空中薄片的壓力。但容器中的殘存氣體分子在光照的薄片表面處熱能較大,也會對薄片有一壓力。這種效應稱輻射計效應。1899年∏.Η.列別捷夫成功地消除瞭輻射計效應,測量到光壓與理論符合。

  光壓在解釋天體現象中有一定的作用,因為在一定條件下(例如強光照射下)小顆粒所受的光壓可以與所受萬有引力同數量級。當彗星在太陽旁通過時,它的塵粒與氣體分子受到光壓的作用,形成彗尾。恒星保持體形穩定是靠內部的光壓以及分子壓強與萬有引力平衡而實現的。

  

參考書目

 E. T. Whittaker,A History of the Theories of Aether and Electricity,Vol.I, Thomas Nelson andSon, London, 1951.

 R. W.Ditchburn, Light,2nd ed., Blackie & Son,London,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