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用的專用地圖。是一種直觀的教具。第一幅教學掛圖是德國E.von西多編制的《亞洲》(1838)。中國最早正式出版的教學地圖是童世亨編著的中學用的《中國形勢一覽圖》(1908)。至今,世界各國出版的教學地圖集有:《西多-瓦格納系統教學地圖集》(德國,1903)、《古德世界地圖集》(美國,1923)、《大學地圖集》(英國,1937)、《中學教師地圖集》(蘇聯,1955)和《中國自然地理圖集》(中國,1984)等。

  特點 ①內容簡明,重點突出,直觀性強,色彩鮮明。②比例尺小。③密切結合教學需要和學生年齡特征。

  類型 包括教學用的掛圖、地圖集、填充圖和教科書中的插圖。①教學掛圖,供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用的地圖。通常將一定距離、內部能閱讀的主要內容,用較粗大的線劃、符號和鮮明的色彩表示,給讀者較強烈的印象,稱之為地圖第一層平面。對於供近處閱讀的次要內容,用較細小的線劃、符號和淺淡的色調表示,為地圖第二層平面。②教學地圖集,教學用的各種地圖和圖表的匯集。供學生課堂學習,課後復習和課外閱讀時參考。中國出版的中學教學地圖集,因篇幅較少,習慣上稱為地圖冊。③填充圖,供填繪各種內容的作業底圖,又稱暗射地圖。圖上顯示的經緯線和地理要素簡要稀少,沒有註記,一般用淺色調印刷。填充圖有兩類:一類是供學生作業用的,它的大小以能放在課桌上使用為宜;一類是供教師編制教學掛圖用的大幅填充圖。④教科書插圖,內容比較簡單,緊密配合教材,便於圖示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