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線譜可分為發射區射線譜和吸收區射線譜,波長範圍為700~0.1Å。發射譜有兩組:連續譜和疊加其中的標識(特徵)譜。

  連續X射線譜 高速帶電質點(如電子、質子、介子等)與物質相碰,受物質原子核庫侖場的作用而速度驟減,質點的動能轉化為光輻射能的形式放出。帶電質點的速度從υ1降到υ2,相應地發生波長為

的輻射,這是h是普朗克常數,с為光速,m是帶電質點的質量。因此連續譜存在一短波限,其最短波長λ0相應於υ2=0時的波長。例如,在普通X射線管中,管電壓為V(伏)時,

,其中 e為電子電荷。

  圖1a是鎢陽極X射線管在不同管壓下的連續X射線譜,圖1b是相同管電壓(10kV)下不同陽極材料的連續X射線譜。連續譜的λ0與陽極的原子序數Z無關,它僅與質點的動能有關,Z隻影響連續譜的積分強度,X射線的輸出功率為kiZV2(i為管電流),其效率為kZVk=1.1~1.4×10-9。強度最大值的波長

。X射線管所發射的連續譜強度在空間各個方向的分佈是不相等的。

  連續 X射線譜中某一波長的強度與管電壓存在著嚴格的線性關系,根據這一關系外推,可得相應於該波長的管電壓,利用這個方法可求得相當精確的兩個基本物理常數he的比值。

  標識(特征)X射線譜 當沖擊物質的帶電質點或光子的能量足夠大時,物質原子內層的某些電子被擊出,或躍遷到外部殼層,或使該原子電離,而在內層留下空位。然後,處在較外層的電子便躍入內層以填補這個空位。這種躍遷主要是電偶極躍遷,躍遷中發射出具有確定波長的線狀標識X 射線譜。其標識線的頻率應為

式中εn2εn1分別是原子系統初態和終態的能量。

  標識 X射線譜通常按發生躍遷的電子狀態來分類。電偶極躍遷必須滿足選擇定則:Δn

0,ΔЛ=±1和Δ j=±1,0(除 j=0→0的躍遷外),其中 n、Л、 j分別表示主量子數,軌道角動量量子數和總角動量量子數。用K、L、M、N……表示主量子數 n=1、2、3、4……殼層的能級,當 n=2的電子躍遷到 n=1殼層時,所發射出的輻射稱 K β系; n=3的電子躍遷到 n=1殼層時,其輻射稱 K α系。 n=3的電子躍遷到 n=2殼層所發射出的輻射為 L β系; n=4的電子躍遷到 n=2殼層時,其輻射稱 L α系。……同理類推可得M系、N系……等標識 X射線譜。經常遇到的是強度大的K系和L系標識X 射線譜。由於能級劈裂,各系譜線由幾條相近的波長所組成,如 K β系由雙線所組成,雙線的波長差為0.004±0.001Å, Z愈大,相差愈小, λ λ 的強度比約為2:1。物質原子外層的電子狀態,也會影響內層電子的能級,因此發射譜還存在著精細結構。

  X射線吸收譜 X射線通過試樣時,其強度隨線吸收系數μ和試樣厚度t按指數衰減I-I0e-μt。質量吸收系數μmμ/ρσm+τm這裡ρ為試樣的密度;σm是散射吸收系數,是表示相幹(湯姆孫)散射和非相幹(康普頓)散射過程的結果;τm為光電吸收系數,它是由於內光電效應的結果。在0.5~500Å波長范圍,τm起主要作用,σm實際上完全由相幹散射所決定,其數值約為0.2cm2/g。μmλZ的關系為

這裡A是原子量,當(λZ)從8變到1000,ψ(λZ)從0.05線性地增加到 0.5。對於每一種元素,在某一嚴格確定的波長,μm發生突變。這種μm的跳躍變化,是由於輻射光子的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能夠激勵正常態的內層電子。如果被激勵的是K層電子,得到K系吸收限λK;如果被激勵的是L層電子,得到L系吸收限λL;……如圖2所示。在吸收限之上,隨著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加,吸收曲線上出現振蕩起伏變化的小峰(圖3)。當能量大於吸收限1keV時,吸收系數單調下降。能量大於吸收限5~30eV,稱近吸收限區,這一區域與原子能級和四周原子有關。高於吸收限30~1000eV為擴展吸收精細結構區(見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這一區域反映著周圍原子的影響。

  X 射線標識譜和吸收限是元素所特有的,它反映原子內部結構的情況,其波長與躍遷的電子能級有關。根據標識譜線和吸收限的波長與強度,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用以證實未知元素和新的人造超鈾元素的存在,並確定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X 射線標識譜和吸收譜的精細結構顯示物質能級的精細結構,可用高精密度,高分辨率的譜儀測得。它反映化學鍵的性質、離子電荷的變化、點陣周圍原子的影響、金屬合金能帶寬度、電介質或半導體的導帶與價帶的能隙等。如金屬Ti到Ti

( TiO 2),Ti的 K 線移動 +0.0042Å, K 線移動+0.00018Å, K α線移動+0.00012Å。Cu在Cu-Ni合金中 K 譜線寬度增加30%。S的 λ K吸收限在 Cr 2 S 3中為5.0220Å,而在 MgSO 4中降為4.9976Å。圖3中稱為白線結構的ab區的出現,與元素的d和f電子能級沒被填滿有關。固體X射線譜及其精細結構(位置、形狀、寬度)是研究原子結構和固體電子能譜的重要實驗方法。

  

參考書目

 H.A.Liebhafsky, et al., X-Ray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in Analytical Chemistry: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With X-Ra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60.

 B.K.Agarwal,X-Ray Spectroscopy;An Introduction,Springer-Verlag, Berlin,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