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著作。全稱為《大唐開元占經》,瞿曇悉達撰。編纂成書的時間在唐開元六年(西元718年)至開元十四年之間。此書唐以後一度佚失,至明萬曆四十四年(西元1616年)歙縣人程明善偶然於古佛腹中發現,始又得以流傳。目前除《四庫全書》本外,通行的為道光中恒德堂藏版巾箱本。日本也有古抄本。全書120卷。書中有關於天文星象和各種物異等多方面的大量占語。其天文內容有名詞解釋、宇宙理論、日月五星行度、二十八宿距度、石氏、甘氏、巫鹹氏三傢星官名稱、度數等;還介紹瞭修修書時施行的《麟德歷》與瞿曇悉達所譯印度《九執歷》以及從古六歷到《麟德歷》共16種著名歷法的積年、章率等基本數據。書中搜輯唐以前的天文、歷法資料及緯書甚多。如張衡的《靈憲》、《渾天儀圖註》,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傢星經等。已散佚的古書中的不少資料,靠《開元占經》的輯錄,才得以保存下來。例如今人所研究的《石氏星經》中121個恒星的赤道坐標,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現流行本中缺6個)。這部書對於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很有價值,其所錄《九執歷》則是研究印度古代天文學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