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用透鏡而能記錄和再現物體的三維(立體)圖像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夠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波陣面的振幅和相位的資訊記錄下來,又能在需要時再現出這種光波的一種技術。

  光波是一種電磁波,它在傳播中帶有振幅和相位的資訊。普通照相是用感光材料(如照相底片)作記錄介質,用透鏡成象系統(如照相機)使物體在感光材料上成象。它所記錄的隻是來自物體的光波的強度分佈圖像,即振幅的資訊,而不包括相位的資訊。因此普通照相隻能攝取二維(平面)圖像。為要要同時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可借助於一束相幹的參考光,利用物光和參考光的光程差,以確定兩束光波之間的相位差。因此借助參考光,便可記錄來自物體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

  在典型的離軸型全息照相的光路佈局(見圖)中,由激光器發出的光束被分光鏡 B分成兩束光。一束經反射鏡 M反射後直接投射於全息底片H(一種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稱為參考光;另一束則照射物體,從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稱為物光。物光和參考光在全息底片上相互幹涉的結果,構成一幅非常復雜而又精細的幹涉條紋圖。這些幹涉條紋以其反差和位置的變化,記錄瞭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全息底片經過常規的顯影和定影處理之後,就成為全息圖。全息圖的外觀和原物體的外形似乎毫無聯系,但它卻以光學編碼的形式記錄下物光的全部信息。

  全息照相的應用領域很廣泛。常用於實驗應力分析范疇的是全息幹涉法,如用來研究物體的三維位移場和應力分佈(見位移場全息幹涉分析,全息光彈性法)以及分析復雜構件的振型、振幅等。采用脈沖全息照相,還可研究固體中應力波的傳播和裂紋擴展過程以及在風洞實驗中研究飛行器的空氣動力特性等。在無損檢驗中,可用來檢測物體的內部缺陷和微小裂紋。將微波技術、超聲波技術和全息照相結合起來,形成瞭微波全息術和聲全息術,它們將在圖像識別和無損檢驗等領域中,開拓新的應用前景。

  

參考書目

 R.J.Collier,C.B.Burkhardt and L.H.Lin,OpticalHolography,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