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數學物理問題的一種近似方法,是美國的W.普拉格和J.L.辛格於1947年在討論彈性靜力問題時提出的。辛格後來又把它推廣應用於一般數學物理邊值問題。實質上超圓法是一種函數空間方法,其特點是將泛函分析的解析概念形象化。用它能具體地給出問題精確解的上下界。超圓法屬於泛函分析的範疇,在用它處理實際問題時,須解決下面三個問題:①選擇什麼函數或函數集合來對應於函數空間的一個點或向量;②確定函數空間中合適的數量積的定義,並給出函數空間的度量;③定義鬆弛問題,即定義函數數空間中的全伴矢量、餘矢量和齊次相伴矢量。

  用超圓法解彈性靜力問題時,所選擇的是實線性應力空間,空間中一個點P代表彈性體內一點的應力狀態σij,用函數集合σij定義函數空間內一點P,它可用自原點O(σij=0)到點P的位置矢量代表。其次,用應變能的兩倍定義函數空間中兩個矢量的數量積。再次,令S代表滿足彈性力學的平衡方程、應變協調方程和全部邊界條件的精確解;S′代表僅滿足平衡方程和應力邊界條件的基本應力解,即全伴矢量;S″ 代表僅滿足應變協調方程和位移邊界條件的基本位移解,即餘矢量;Iq(p=1,2,...,m)代表滿足自身平衡方程和零應力邊界條件的標準正交齊次應力矢量;Iq(q=1,2,...,n)代表滿足應變協調方程和零位移邊界條件的標準正交齊次位移矢量。這樣,彈性靜力問題的解矢量S的端點就在圓心為C、半徑為R的超圓г上,г的方程為:

      SCRJ,  J·J=1,

式中J是滿足下述正交條件的單位參數矢量(即J被限制在一個超平面上):

     J·Iq=0 (p=1,2,...,m),

     J·Iq=0 (q=1,2,...,n);

CR由下列等式確定:

   

   

   

   

Γ上的矢量S滿足不等式:

      |S1|≤|S|≤|S2|,

S1S2分別為г上離應力空間原點最近和最遠的點的矢量,它們可由下式確定:

式中矢量G為:

式中 I r( r=1,2,..., m+ n)代表 I q I q的全部集合,它也是函數空間中的一組標準正交矢量。下圖在三維空間中表示出 CSS 1S 2之間的幾何關系。超圓法就是按上述過程找到 S 1S 2,並以它們作為真實應力矢量 S的上、下界。

  

參考書目

 W.Prager and J.L.Synge,Approximations inElastici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unctionSpaceQuarterly of Applied Mathematics,Vol.5,pp.241~271,Oct.1947.

 J.L.Synge,The Hypercircle in Mathematical Physics,Cambridge Univ.Press,Cambridge,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