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科學傢。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鐵路機械工程系。1935~193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求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導師是是近代力學奠基人T.von卡門。錢學森是卡門組織的美國最早的火箭研究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主要成員。1947~1949年間和1949~1955年間,他先後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回到中國。回國後立即投身於開創和發展中國力學、航天事業等工作。他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自1958年起,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在中國國防科學技術方面做瞭大量組織領導工作。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幾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科技機構的領導成員。

  錢學森在力學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工作。他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瞭跨聲速流動相似律,並與卡門一起,最早提出高超聲速流的概念,為飛機在早期克服熱障、聲障,提供瞭理論依據,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瞭重要的理論基礎。高亞聲速飛機設計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門和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此外,錢學森和卡門在30年代末還共同提出瞭球殼和圓柱殼的新的非線性失穩理論。他在1946年對稀薄氣體的物理力學特性的研究,是這一分支發展的先聲。

  錢學森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他回國後繼續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性質,並取名為“物理力學”,編寫專著《物理力學講義《(1962)並組織這一方面的研究隊伍。在火箭和噴氣推進方面,他提出並實現瞭用火箭作助推器,使飛機起飛的跑道縮短,並為長程火箭推進做過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1949年他最先提出關於核火箭的設想。1947年N.維納建立“控制論”這一新學科後,50年代初錢學森迅速將它發展成為新的技術科學──“工程控制論”。回國後,他組織並推動系統工程方面的研究。在 L.von貝爾塔蘭菲的“一般系統論”的基礎上,錢學森倡導建立“系統學”。至此,錢學森的研究已從力學這一學科進入到一般科學的理論。他對科學體系、科學方法論等提出瞭許多新的見解。

  錢學森早年在美國發表的學術論文散見於美國《噴氣推進》、《數學與物理雜志》等期刊,重要的有五十餘篇。專著有《工程控制論》(英文,1954)、《星際航行概論》(1963)、《物理力學講義》(1961)、《論系統工程》等。他還重視科學普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