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天體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以廣義相對論等引力理論為主要工具來研究有關天體現象的學科。

  1915年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他給出的第一個應用,就是定量地解釋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即用來解釋牛頓引力理論不能解釋的部分)。所以,原則上可以說,從廣義相對論誕生時起,相對論天體物理學也同時誕生瞭。然而,在1915年以後的四十多年裏,除瞭幾何宇宙學以外,廣義相對論對天體物理學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在“通常”的天體物件中引力場場太弱,沒有應用廣義相對論的必要。對於“通常”的天體物理學來說,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理論在量級上的差別是十分微小的。在太陽系中隻有引力紅移、光線偏轉、水星近日點進動、雷達信號的延遲等幾個效應與廣義相對論有關(見廣義相對論的天文學驗證)。

  一個體系的引力場的強弱,可以用體系的尺度R同它的引力半徑rg之比來衡量。rgGM/c2,其中M為體系質量,G為萬有引力常數,c為光速。如果體系的比值rgR《1,屬於弱場;如果rgR≈1,則屬於強場。下表列出一些常見的天體的rg/R值:

一些常見的天體的rg/R

它們都遠遠小於1,這正是牛頓引力理論得以適用的根據。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如果質量 M的體系所產生的引力場是強的,它們的空間尺度 R。換句話說,如想把質量為 M的體系變成強引力場的源,就應把這個體系壓縮到 R那麼小的空間范圍之內。例如,隻有把太陽壓縮成幾十公裡直徑的球,它才能成為強場天體。

  根據從地面實驗室中得到的經驗,會認為這種壓縮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出天體的引力坍縮概念。這個概念是說,一個天體系統,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總要無限地坍縮下去。經過更仔細的理論分析,進一步肯定瞭這個概念。總之,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星體,不能擺脫引力坍縮的結局。引力的存在本身就必然導致強引力場天體的存在。按照這個結論,宇宙間不僅一定存在具有強引力場的天體,而且為數應當很多。六十年代的天文觀測逐步證實瞭這種觀點。其中關鍵的一步是關於蟹狀星雲脈沖星的研究。蟹狀星雲是1054年的超新星遺跡。它的中心有顆恒星,觀測發現它是一顆脈沖星,脈沖周期僅33毫秒,而且周期非常穩定,說明這是由自轉引起的。脈沖周期極短,說明自轉天體的空間尺度很小。另一方面,脈沖星光度很大,又表示它的質量不可能太小。這樣一個大質量而小體積的天體,正是那種經過引力坍縮後形成的致密天體。1054年的超新星爆發就是引力坍縮的一種表現。天文觀測還發現瞭一些其他類型的具有強引力場的天體,其rg/R值列於下表:

相對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果就是發現自然界中具有強引力場的天體的種類很多,數量很大,這完全改變瞭舊有的宇宙天體觀念。

  相對論天體物理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相對論宇宙學:這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它研究宇宙的大尺度時空結構和幾何特征。目前,比較有影響的是膨脹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學等。②致密天體物理學:研究恒星核能源耗盡後將發生的引力坍縮過程,以及坍縮後形成的致密星,如簡並矮星、中子星、黑洞等。③引力波天文學:研究各種天體過程的引力波發射,以及引力輻射對天體現象的影響。直接探測天體發射引力波的工作,也在進行中。④後牛頓天體力學:研究廣義相對論對“普通”天體力學(即以牛頓引力理論為基礎的天體力學)的各種修正。例如,雙星的近星點的相對論進動,自轉軸的相對論進動等等。

  用天體的運動性質來檢驗各種引力理論,也是相對論天體物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廣義相對論的幾個主要預言,例如光線偏轉、宇宙膨脹、引力波的存在等,都是首先通過天文觀測來檢驗的。因此,相對論天體物理學不僅是一門廣義相對論的應用學科,而且也是探索引力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

  

參考書目

 溫伯格著,鄒振隆譯:《引力和宇宙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S.Weinberg,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編:《現代物理學參考資料》,第二集,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

 Ya.B.Zeldorich and I.D.Novikov,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Vol.1,Univ.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