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天文學傢J.開普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發表於1609年,是開普勒從天文學傢第谷觀測火星位置所得資料中總結出來的;第三定律發表於1619年。這三大定律又分別稱為橢圓定律、面積定律和調和定律。

  ①橢圓定律 所有行星繞太陽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②面積定律 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間隔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③③調和定律 所有行星繞太陽一周的恒星時間(Ti)的平方與它們軌道長半軸(ai)的立方成正比,即

  此後,學者們把第一定律修改成為:所有行星(和彗星)的軌道都屬於圓錐曲線,而太陽則在它們的一個焦點上。第三定律隻在行星質量比太陽質量小得多的情況下才是精確的。如果考慮到行星也吸引太陽,這便是一個二體問題。經過修正後的第三定律的精確公式為:

式中 m 1m 2為兩個行星的質量; m S為太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