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並不是某種單一的結構,而是由多種動力因素組成的整體系統,其中包括學習需要、學習自覺性、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學習需要是社會和教育的客觀要求反映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學生對學習的主觀需要。學習自覺性是指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的社會意義。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如表現為認真、緊張、主動、頑強等。學習興趣又稱為“求知欲”,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它是力求認識世界,渴渴望獲得知識和探求真理並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活動。學習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直接引起的,間接興趣是由於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對學習結果發生興趣。這兩種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

  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學習動機指的是引起學習的原因,而學習目的則指的是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結果。學習目的相同的學生,其學習動機不一定相同;學習動機相同的學生,其學習目的也可能不同。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可能相互轉化,在一種情境下的學習動機,也可能是另一種情境下的學習目的。

  分類 為瞭研究和應用上的需要,各國教育心理學傢一般都對學習動機進行分類,下面幾種觀點具有代表性。

  美國心理學傢J.M.索裡和C.W.特爾福德,把社會動機分成兩大類,即交往性動機和威信性動機,這兩類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意義。他們認為,交往性動機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動機,起源於兒童與他人的接觸,表現為願意和別人在一起而不願獨處,希望與合得來的人相處,而不願與陌生人相處等等。這種動機在學習上表現為:有的兒童願意為他所喜歡的教師努力學習,而拒絕為他所不喜歡的教師努力學習;因獲得父母、教師、親友的贊揚而認真學習,或因受到責備、奚落,挫傷瞭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影響學習;因師生的友好合作而增進學習的責任感等等。威信性動機是一種比交往性動機更高級的社會動機,主要表現為對於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的追求。例如,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肯定和贊揚,向往獲得成就等等。威信性動機常用來推動學習,通過獎懲與競賽作為激發這種動機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傢J.佈魯納將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學習活動本身就能使他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報償,無需用外力推動而自願學習。外在動機是由某些外部權威人士(傢長、教師等)人為地灌輸給學習者的,由外部誘因激發的競賽、獎賞都屬於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效應強且持久,而外在動機效應弱且短暫。這是因為內在動機是由3種內驅力引起的:①好奇的內驅力,這是一種求知欲,驅使學習者產生探究反射;②勝任的內驅力,這是一種求成欲,在取得學習成就時獲得滿足;③互惠的內驅力,這是一個人與他人和睦相處,協同合作需要。

  蘇聯心理學傢Л.И.包若維奇把學習動機分為兩類:①來自活動本身的動機或直接性動機。這類動機與學習本身的內容和學習完成的過程相聯系。例如,對知識的興趣、對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和對掌握新的知識、技能、技巧的需要等。②社會動機或間接性動機。這類動機與學生的周圍環境相聯系。例如,學生要同他人交往,有得到他人的評價和贊揚的需要,有使自己在所處的社會關系體系中有一定地位的需要等等。這兩類動機具有不同的起源和功能並相互制約。前者來源於學習活動本身,對年幼學生往往具有支配作用;而後者來源於主體生活的社會環境,對年長學生較為重要。

  中國教育心理學傢對學習動機的分類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①從動機的起源上看,學習動機有直接的和間接的之分。直接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直接聯系,是由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對學習活動的直接結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這類動機比較具體,但作用較為短暫而不穩定,容易隨情境的變化而改變。間接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的社會意義相聯系,是社會要求在學生學習上的反映。這類動機具有更多的社會性,且有較大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這兩類動機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②從動機的性質上看,學習動機有水平高低以及正確、錯誤之分。當兒童的學習動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外界影響時,這種他律的動機還是低級水平的;而當各種學習動機以自己的意識傾向為核心並受其支配時,這種自律的動機就是高級水平的。動機還有正誤之別:如果學生以利他思想或以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學習動力,其學習動機就是正確的、高尚的;如果學生以狹隘的個人利益作為學習動力,其學習動機就是錯誤的或平庸的。③從動機的實際效能上看,有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性學習動機。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並非是單一的,有時可能同時存在多種動機,但在某段學習時間裡或在某件事情的學習上,總有一種動機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性作用,而其他動機則處於從屬地位,隻起輔助性作用或不再起作用。

  中國也有人依據學習動機內容的指向性把學習動機分為指向學習活動結果的學習動機和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及其內容的學習動機。

  作用 關於動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一般心理學傢認為有4種,即:引起學習的作用、維持學習的作用、強化學習的作用和調整學習的作用。另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則認為學習動機的作用是:①強化學習。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堅持不懈,勇於克服困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②集中註意。學習動機對於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註意的加強作為中介來實現的。學習動機強的學生,能夠使註意集中於學習的對象。③快速反應。學習動機強的學生,用於學習準備的時間較少。在學習過程中,較強的學習動機能夠降低學生的各種心理反應的閾限。

  培養和激發 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是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動機的培養是指學生從沒有學習需要到產生學習需要的過程。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把已經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可見,培養是激發的前提,激發可以加強原有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主要是在教育條件下形成與發展的,因此教師要註意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啟發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好奇與探索;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的時候,設法使學生把從事其他活動的動機與學習發生聯系,轉移到學習上來。學習動機的激發,在於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意向。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入手,組織好教學過程,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適當開展學習競賽;利用學習的反饋效應等等。動機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學習對動機也有反作用。換句話說,動機固然可以促進學習,而所學到的知識反過來也可增強學習動機。因此,對於一些尚無學習動機的學生來說,教師可通過富有成效的教學來培養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測試 學習動機的測試方法通常有3種:①自述法,包括問卷法、面談法等。問卷法是讓被試回答動機問卷中的問題,或對並列的兩種假設進行選擇。面談法是直接詢問一些有關問題,根據被試的敘述進行分析,推斷其學習動機。②評定法,一般由教師按照若幹種不同程度的等級來給學生的學習動機評分。③投射法,采用投射測驗來測量動機水平。這種測驗出示一組結構含糊的圖片,要求被試構思各種故事。由於畫面內容沒有明確的主題,有多重含義,所以被試可以憑自己的想象去編造故事,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學習動機投射進去。

  

參考書目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J.M.索裡、C.W.特爾福德合著,高覺敷等譯:《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2。(J.M.Sawrey and C. W. Telford,Educational Psychology,Allyn and Bacon,Bo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