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有機體的外顯活動。它的基本特徵是運動,可以在動物和人身上見到,是由被稱之為刺激的外部和內部變化引起的。

  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對行為進行分類。由遺傳的生物學過程或學習的心理學過程,或以上二者都可以把行為組成為複雜的模式。極端的情況是先天的(或本能的)行為和習得的(或條件的)行為。但大部分行為都是由以上兩種過程參與的。行為又同功能密切相關,有4種基本的行為類型有著明顯的適應性功能:攝食行為,包括吃和喝;躲避行為;性行為和探究究行為。此外,某種類型的行為主要在包括人在內的較復雜的動物身上找到:動機爭勝性行為,包括爭鬥和逃避行為;互相仿效行為;育嗣行為;乞求育嗣行為等。

  行為依其功能是否同本種內其他成員有關而被描述為社會性的或非社會性的。根據個體表現的活動,如母性行為、嬰兒行為等,可以被描述為社會性行為。行為如果除瞭活動本身以外沒有明顯的功能,那麼這種行為是遊戲性的,這是社會性哺乳動物的幼仔的特點。根據行為所表現的適應程度,又可分為正常和不正常的,多數學者認為,在正常和不正常行為之間,存在著連續的變化。

  行為可以根據引起它的刺激種類進行分類。在這種情況下,行為可以被稱為一種向性或趨性,例如一隻蛾飛向亮光就表現出一種趨光行為。也可以按所用的運動器官來描述行為,如操作性行為,抓握、咀嚼等。行為可隨控制它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而變化,最簡單的是反射行為,其特點是簡單的和相對無變化的反應。一些更復雜的行為形式可以稱為隨意或有意識的行為,這可與不隨意和無意識行為相對應。隨意和不隨意行為都受學習的影響。

  一般來說,行為總是部分地由遺傳決定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個種都有自己的行為特征性類型。與此相關聯,行為傾向是有適應性的,而且傾向是可變的。

  行為的主要實際問題是如何進行控制。所用的方法在人類行為、傢養和競技動物的管理以及在玩賞動物的控制方面都是有廣泛的應用。在大部分人類社會中,性行為和爭鬥行為是由法律和習慣風俗高度調節的,這些方法的失敗會產生嚴重的離婚、賣淫、犯罪甚至少年犯罪等社會問題。但是過於嚴格的控制也可能會產生適應不良和心理疾病。群體和個體都可能產生行為問題,例如殘害和戰爭。

  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主要是找出行為的成因:遺傳、激素等生理的原因,刺激作用和學習的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和社會組織,以及一般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環境等。這種研究的應用主要是通過訓練、藥物和外科手術等來改變個體的行為。選擇性育種隻在傢養動物中有用處。也可以通過改變社會環境和生物及物理環境來解決行為問題,而且這種方法正在開始發展。總之,行為是一種復雜的現象,它有許多成因,所以它的問題可以有許多變通的解決辦法。

  關於有機體的行為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這一問題,在心理學中有許多爭論。雖然大傢都同意行為是有機體的活動的看法,但如何界定那些被看作是行為的活動,則是困難的。對行為主義來說,有資格稱為行為的活動必須是直接可觀察到和可測量到的。對於其他心理學傢來說,有資格被稱為行為的活動則包括觀念、思想、夢、想象以及明顯的肌肉和神經生理學活動等。在如何把被認為是行為的活動同生理學所研究的活動區分開的問題上也同樣存在不同的意見,例如對於談話、散步同呼吸、分泌膽汁等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