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從出生到一個月的時期,是嬰兒期的最初階段。嬰兒脫離母體後開始獨立活動,並直接與外界環境發生關係,這就為嬰兒的心理發展準備瞭客觀條件。

  新生兒的大腦皮層尚不成熟,隻有皮層下中樞的結構和功能比較完善,靠它可以保證兒童以最基本的反射活動──無條件反射來實現肌體對外部條件的最初適應。

  新生兒期是心理現象開始發生的時期,這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特點。許多兒童心理研究者主張以形成第1個條件反射作為心心理現象開始發生的標志。在日常條件下,大約出生後9~15天的嬰兒開始出現第1個條件反射;在訓練條件下,條件反射出現得更早。

  感覺的產生 新生兒的各種感覺隨分析器的成熟而出現。膚覺出現較早,最敏感的部位是手心、腳心和臉;新生兒對觸覺刺激也很敏感,當有東西觸及嘴唇時,馬上能引起吸吮反應;對溫度的變化也有不同的反應;對有足夠強度的嗅覺刺激能引起面部表情、呼吸、動作的變化;對甜、酸、苦、咸等不同的味覺刺激也有不同反應。新生兒的視覺和聽覺也開始發展。剛出生的嬰兒,兩眼不能協調運動,瞳孔反應也比較遲鈍。幾天以後才逐漸協調和靈活。大約在出生10~11天左右,才能短時間集中註視投入視野的物體;通過測量心率、呼吸、脈搏和肌肉運動的變化,可以發現出生幾小時的新生兒已表現出聽覺反應。由於新生兒各種分析器的發展以外周部分成熟較早,中樞部分尚未成熟,所以他們的各種感覺都是很不完善的。(見感知覺發展)

  註意的出現 新生兒最初出現的註意是不隨意註意,這是一種無條件的定向反射。以後隨著條件反射的出現,才產生條件的定向反射。定向反射的產生是新生兒具有原始形態註意的標志。(見註意發展)

  情緒的表現 新生兒已表現出與肌體需要直接聯系的原始的情緒反應。在他們吃飽、喝足、身體舒適的狀態下,則出現肯定的情緒反應,表現出安靜、穩定的神情或寧靜地入睡。而在他們饑餓、寒冷、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則會產生否定的情緒反應,表現出驚跳、哭叫、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手腳亂動等現象。新生兒最初的情緒反應都是屬於無條件性質的,以後才在這基礎上產生條件的情緒反應。

  過去,有人認為新生兒對輸入的信息無法編碼。近期的實驗結果否定瞭這種看法,表明新生兒不僅對外界刺激有分辨能力,而且具有早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