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的化學結構並不複雜,它的分子都是由小的結構單元經多次重複而成的。組成纖維的分子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呈鏈狀;二是與橫向尺寸相比,鏈長度非常大。由於分子非常長,且長度分佈不勻,它們極難形成完善的三維有序結構。這些大分子的堆集狀況對於環境的影響特別敏感,這就使得纖維具有豐富的結構層次,其高層次的結構又頗多變化。

  纖維是一種半結晶物質,由晶區和非晶區組成。晶區中的分子呈平面展開狀或螺旋狀。圖1為滌綸的晶體結構和分子結構,分分子幾乎為平面展開狀。圖2為聚丙烯纖維的晶體結構和分子結構,分子呈螺旋狀。在某些纖維(如羊毛)中,還可由幾個螺旋狀分子再組成更復雜的大螺旋。

  晶區以晶粒的形式分散在纖維內。晶粒中的分子鏈軸與纖維軸大致平行,其他兩個晶軸為隨機取向。晶粒的不完善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平均尺寸小(一般為數納米);晶格(見點陣)畸變嚴重。圖3

為纖維結構的一種常見的模型,可以看到一條分子鏈通過非晶區穿過幾個晶粒的情況。晶區內的分子經常在晶粒的上下表面形成折疊,這種結晶形態稱為片晶。改變纖維的成形條件,其晶區也可表現為其他的形態。

  在很多纖維中存在著沿纖維軸方向的一維超結構。它是由交替出現的晶區與非晶區形成的,其重復周期稱為長周期。有的纖維中還可劃分出微原纖的結構單元。利用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還可以觀察和研究纖維在更大尺寸上的結構不均勻性,例如孔隙、空洞、纖維表面與內部結構的差異等。

  

參考書目

 H.F.馬克等主編,北京化工學院譯:《化學纖維結構及紡絲原理》,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H.F.Mark,et al.,ManMade Fibers,Science andTechnology,Vol.1,Interscience,New York,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