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鹼,分子式C20H16N>2O4。它存在於中國特有的珙桐科喬木喜樹中(見彩圖),

喜樹。從喜樹的根、果、葉中可提取喜樹堿 在印度產鐵青科小灌木馬比木中也含有它。1966年M.E.沃爾等首先提純。

  喜樹堿為淺黃色針狀結晶;熔點264~267℃(分解),比旋光度[α]D25+31.3°(氯仿-甲醇,8:2);不易與酸生成結晶鹽。

  喜樹堿在喜樹果實中含量最高,目前多用喜樹果實作為生產喜樹堿的原料。1976年中國化學傢高怡生等合成消旋喜樹堿成功、並合成瞭喜樹中另一生物堿10-羥基喜樹堿和一系列芳環取代的喜樹堿衍生物。

  喜樹堿對腸胃道和頭頸部癌等有較好的近期療效,但對少數病人有尿血的副作用。10-羥基喜樹堿的抗癌活性超過喜樹堿,對肝癌和頭頸部癌也有明顯療效,而且副作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