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地學學術團體。1909年9月28日創建於天津。以全面研究地學,堅持愛國進步方針,謀求救國救民為宗旨。會長張相文。1912年遷北京,早期主要成員有陶懋立、蘇莘、王桐齡、史廷颺、姚明輝、章鴻釗、白眉初等。後期主要成員有翁文灝、張星烺、聶崇岐、姚士鼇、肖鳴籟、黃國璋、王成組等。抗日戰爭時期會務停頓,1945年後恢復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與南京的中國地理學會合並,於1953年成立新的中國地理學會。

  1910年起,,出版會刊《地學雜志》,為中國地學期刊之始。至1937年止,先後出版181期,共刊載論文1520餘篇,各種地圖140餘幅。早期偏重於自然地理學和地質學,後期偏重於人文地理。這些文章以新的觀點論述地學事物的成因及其發展變化,探討人、地關系,突破瞭單純記述地理現象的舊傳統。

  中國地學會重視國際學術交流。美國德瑞克博士成為地學會第一位外國“名譽贊成員”。中國地學會與日本等國的地學機構建立瞭期刊交換等關系,並委任有“駐東京外交員”和“駐法外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