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1科,多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對生,很少3枚輪生,通常全緣,具托葉,花兩性,合瓣,5~4基數,有等基數的雄蕊,萼管與子房合生,萼簷呈各種形狀,全緣,齒裂或其中1枚裂片特大而成葉狀;花冠形狀多種,冠簷裂片整齊或2唇形;子房下位,極少半下位,1至多室,每室有1至多數倒生胚珠。果實類型很多;種子有一直而很少彎曲的胚,位於肉質、軟骨質或角質的胚乳基部或中軸上。本科的共同解剖構造有:①氣孔(器)常分佈於葉片的下面,為2至多個輔助細胞所伴隨,這些細細胞平均列於孔口的邊旁,②葉片無腺毛,③莖的維管束為單一並生型。本科約有500屬6000餘種,廣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草本延伸至寒帶。中國約有70屬近600種。主要產於東南部和西南部。許多植物含有多種有經濟價值的生物堿和黃酮類,如奎寧(quinine)、辛可寧(cinchonine)、辛可尼丁(cinchoniodine)、奎尼丁(quinidine)、鉤藤堿(rhynchophylline)、異鈞藤堿、柯諾辛因堿(corynoxeine)、異柯諾因堿、柯楠因堿(corynantheine)、二氫柯楠因堿(hirsutine)、硬毛帽木因堿(hirsuteine)、梔子素(gardenin)、梔子苷(gardenoside)、去羥梔子苷(geniposide)、山梔子苷(shanzhiside)、紫茜素(purpurin)、茜素(alizarin)、偽紫茜素(pseudopurpurin)、茜草色素(munjistin)等主要化學成分。

  代表植物 烏檀 分佈於越南、柬埔寨至中國廣東和廣西。為喬木,葉紙質,橢圓形或側卵形,有早落而寬大的托葉。花白色,萼管彼此融合成一圓頭狀的頭狀花序。果球形,肉質,成熟時黃褐色,木材橙黃色,為良好的建築及傢具用材;樹皮有苦味,含黃酮苷生物堿,供藥用。

  風箱樹 分佈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有3枚輪生和對生的葉,托葉三角形,有黑腺點。花白色,微具香氣,組成圓球狀的頭狀花序。幹果細小,稍扁;種子具翅。生於蔭蔽的灌木叢中,全株入藥,有清熱消毒之效。

  鉤藤 有Uncaria rhynchophyllaU.sinensis二種。前者日本廣佈,中國南部和東南部也產,後者僅見於中國。生於林谷或溪旁濕潤喬灌叢中。木質藤本,前者葉片下面粉白色,幹後褐紅色;托葉深2裂,後者托葉近圓形,全緣,通常外反。花微具香氣,組成圓球狀頭狀花序,直徑2~3.5厘米。蒴果棒狀或倒圓錐形;種子兩端具翅。帶鉤的枝可入藥,含鉤藤堿和異鉤藤堿等成分,有鎮靜作用。

  白花蛇舌草 東南亞熱帶至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都有分佈。見於濕潤草坡、溪畔、水田埂上。一年生矮小草本,葉線狀披針形,無柄,僅具1脈;托葉基部合生,頂端芒尖。花白色,細小,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蒴果扁球形。全株含三十一烷、豆甾醇等成分,有抗腫瘤、消炎、止痛之效。

  蛇根草 日本至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區均有分佈。生於林下濕潤的溪旁。多年生草本;莖下部匍匐,節上生根。葉膜質,幹後淡紫紅色。花組成頂生二歧分枝的聚傘花序。蒴果菱形或僧帽形。全株含有哈爾滿(harmen)、無萜(eriedelin)等成分。全草入藥。

  梔子 又稱山梔子、黃梔子,中國華南地區分佈極普遍,各地均有載培。常綠灌木。葉對生或3枚輪生;托葉鞘狀,膜質。花白色,直徑5~7厘米,單生於小枝頂部,極香。果卵形至長圓形,黃紅色,具翅狀縱棱5~9條,有宿存的萼簷。木材堅實,不易破裂,專供雕刻和農具用。果實含有梔子素,將果搗爛,泡水可提取黃色染料。全株入藥,有消腫、散毒之效。可栽培供觀賞,花大而重瓣者稱白蟬(Gardenia jasminoides var.foruniana)。

  巴戟 中國廣東、廣西均有分佈,並有栽培。多年生藤本;根莖肉質,肥厚,多少收縮成念珠狀。葉薄紙質,下面沿中脈上被短粗毛和脈腋內有短束毛。花細小,組成頭狀花序,此花序單生或3至多個排成傘狀花序式。聚合果紅色,根莖入藥,有驅風、強壯之效。

  吐根 又名西吐根,原產巴西熱帶雨林,中國的臺灣、雲南和廣東有少量栽培。亞灌木狀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形,下部匍匐。葉紙質,近倒卵形或橢圓形。花白色,組成密集的頭狀花序,有總苞片。漿果紫色。根含多種生物堿,有祛痰、催吐之效。

  龍船花 亞洲熱帶至中國南部地區分佈,常綠灌木。葉薄革質,近無柄。花紅色或黃紅色,排成頂生、稠密三歧、多花的傘房花序,具總花柄和紅色分枝。漿果近球形,紅黑色。花鮮紅,艷麗,花期長,常栽培供觀賞。藥用有止痛、行氣、活血之效。

  雞屎藤 柔弱、纖細藤本,揉之發臭,故名。葉對生或3枚輪生,膜質。花紫白色,排成頂生、擴展的蠍尾狀聚傘花序。漿果扁圓形,光滑,草黃色,常纏繞於灌木或疏林上。全株入藥,含有雞屎藤苷(paederoside)和車葉草苷(asperulosede)等成分。莖皮是造紙和人造棉的原料。

  茜草 又名紅絲線,中國長江和黃河流域均有分佈。多年生草本;莖四棱形,沿棱上有倒生鉤毛。葉4枚輪生,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紙質。花白色或黃色,排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果肉質、細小,成熟時紫黑色。生於山野草叢中。根鮮紅色,細長如絲,故有紅絲線之名。含有“茜素”,是一種高級紅色染料,也是一種名貴的繪畫顏料。中國河南省產量多,品質最佳。

  蓬子菜 廣佈於亞洲、歐洲和美洲的溫帶地區。中國東北、西北和長江流域均有分佈。生於曠地、路旁、草叢中。多年生近直立草本;莖4棱形,被毛。葉6~10枚輪生,無柄,條形,幹後常變黑色。花黃色而小,組成頂生或腋生帶葉的圓錐花序。果小近球形,全草含喇叭茶苷(palustrocide)、蕓香苷等多種生物堿,全草入藥。

  大葉團花 產於東南亞熱帶至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為大喬木,樹皮褐色而粗糙;葉橢圓形;花黃色,密集成圓頭狀花序,每個圓頭狀花序直徑4~5厘米;果球形,黃綠色;生長快,管理得宜每年能生長80~90厘米;大喬木的香果樹(Emmonopterys henryi)樹幹挺直,樹皮光滑,樹冠婆娑;花大,黃色,有時花萼裂片中1枚擴大呈葉狀,粉紅色,是著名的觀賞樹;材質堅韌,紋理致密,是良好的建築用材;樹皮纖維長而富有韌性,是人造棉和蠟紙的原料。

  分類進化 茜草科的親緣關系各學者意見不一,有人將茜草科置於敗醬科之前,敗醬科之後;也有人置其於忍冬科之前,車前科之後;還有人則置於忍冬科之前,蘿藦科之後。與茜草科最接近的科是忍冬科,因為兩者都具管狀合瓣花冠,有限雄蕊,下位子房和對生葉等特征。但茜草科具托葉,葉常全緣。茜草科的香茜屬(Carleman-nia)和蜘蛛花屬(Silvianthus)從雄蕊數目減少至2和托葉不發育的特征,又極似木犀科(Oleaceae),但是子房下位又迥然有別。因此H.K.艾裡肖將這兩屬從茜草科分出另成一獨立的香茜科(Carlemanniaceae)。

  根據子房胚珠的多少而分本科為2亞科:①金雞納亞科(Cinchonoideae),胚珠多數,胚莖向上,具胚乳。喬木或灌木,草本較少。中國有38屬。②咖啡亞科(Coffe-oideae),子房僅具1胚珠;胚莖向上或向下,具胚乳或無胚乳。喬木,亞灌木或草本。中國有33屬,其中丁茜屬(Trailliaedoxa)是中國的特有屬。

  近代有些學者根據本科的內含物針晶體(rhaphides)的有無和胚乳的存在與否將其分為3個亞科:①茜草亞科(Rubioideae),針晶體存在,種子具胚乳,草本,喬木和灌木。②金雞納亞科(Cinchonoideae),無針晶體,種子具胚乳,喬木、灌木,罕有草本。③海岸桐亞科(Guet-tardoideae),無針晶體,種子無胚乳,喬木,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