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為研究重點的心理學方向。它主要用來區別於以人和動物的可觀測的行為為研究重點的行為主義方向。W.馮特開創的早期實驗心理學被認為是心理主義心理學,因為它是通過實驗內省法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的。這種心理學到瞭20世紀初期被美國興起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所取代,研究重點從內部心理過程轉到外部可觀測的行為上。50年代興起認知心理學,它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重點又轉向內部心理過程,但不是簡單地返回到馮特的心理主義心理學上,而是在新理論、新方法、新水準上堅堅持瞭心理主義的方向。所以,認知心理學被稱之為新心理主義心理學。

  新心理主義心理學也重視行為的研究,它與行為主義的不同之點在於:它不把行為的研究作為目的,而是作為手段,通過研究行為洞察內部心理過程的規律;不像行為主義那樣隻研究刺激-反應的關系,不考慮內部心理過程。所以認知心理學從行為主義那裡借用瞭許多行為研究技術,以豐富自己的研究手段。

  心理主義應當與唯心理觀有所區別。唯心理觀是一種現象學觀點。在當代西方心理學文獻中,心理主義主要用來說明認知心理學,而現象學則主要用來說明人本主義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