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中管理人員按一定程式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及表現所作的評價和估量。通過評估可以將工作人員的績效加以分類、排序,並以此作為獎懲、升降、安置、培訓等人事管理的依據。這項工作做好瞭,將會有效地提高組織工作效率,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績效評估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對個體能力的評估,它便於將個體按能力分類和區分;另一是對工作績效的評估,即依工作評估的標準來評估工作人員在現任崗位上的工作績效。隻有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選選拔和安置工作人員,使他們能在可以充分發揮其能力的崗位上作出更大貢獻。

  績效評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時應有客觀的參照標準。這些標準可由工作評估建立。工作評估應充分考慮到各崗位和職位標準間的關系及其與組織總產出指標間的聯系,並盡可能以數理化的形式表征出來。

  績效評估工作必須由專門部門負責,從事評估工作的人員應采取公平態度,按評估的標準與程序工作,以避免因個人的主觀好惡得出不客觀的結論。在一個組織內部,績效評估工作應制度化。另外,若不依評估結果對工作人員進行獎懲、培訓、重新安排,即使評估記錄再客觀也起不到激勵的作用。正確開展績效評估可以密切上下級關系,使個體和群體的目標與組織目標協調,激勵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落後人員上進。

  績效評估可采用量表評價法、訪談法和觀察法進行。

  可用各種量表對工作人員進行績效分析,即由評估人員依量表條目逐一給出評價結果。具體方法有等級評價、配對比較或迫選法等。所用量表的條目應與工作評估的標準互相參照。量表評價法的優點在於標準客觀、簡單易行,但不足之處是容易出現由暈輪效應、評價標準異同等因素造成的誤差。

  訪談法可用來收集大量信息,為制備量表提供材料。訪談法還可在評估時對量表評價法的結果加以補充。評估結果又可通過訪談反饋給工作人員以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觀察法主要用於對工作績效中可計量的行為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