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某種材料以後,延緩回憶比識記後立即回憶在內容上更為完全的記憶現象。一般說來,記憶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但有時剛學完後不能回憶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又會在記憶中再現出來。這種現象在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它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傢P.B.巴拉德在1913年發現的。他讓一些12歲左右的兒童識記一首詩,結果是識記後即刻回憶的成績不如過一兩天後的回憶成績好,儘管在這期間並沒有讓兒童進行復習。若以識記後立即回憶的平均分數為100,則識記一天後的平均分數數為111,識記兩天後的平均分數為117,再往後回憶的數量就逐漸減少瞭(見圖)。

後來許多的實驗研究,都取得瞭大致相同的結果。研究還表明,記憶恢復的現象兒童比成人普遍;學習較難的材料比學習容易的材料表現得更為明顯;學習程度較低時比學習純熟時更易出現;記憶恢復的內容大部分處於學習材料的中間部位。

  關於記憶恢復的原因,肯定不是由於在間隔時間內復習或學習其他有關材料而造成的。很多人用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保護性抑制加以解釋。這種觀點認為,在識記復雜材料的過程中,皮層中有關的神經細胞在刺激物的頻繁影響下,會產生抑制的積累。因此,回憶的最好成績不可能出現於識記之後的當時,而隻能出現在識記之後經過瞭充分的休息但還沒有開始遺忘的時候。但是,記憶恢復現象有時發生在識記數日之後,而上述保護性抑制作用不會持續這樣長的時間。可見,這種解釋仍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