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形態學傢。字峴儕。1895年10月29日生於湖北光化縣,1975年4月24日卒於北京。他於1920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植物學系學習,1925年得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1932年到北京大大學任教,並為生物系主任兼理學院院長。抗日戰爭期間任西南聯大生物系植物形態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植物學系、生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逝世。

  張景鉞學識淵博,工作精細,幾十年中,為中國植物學方面培養瞭不少人才,目前中國一些著名的植物形態學傢、古植物學傢、植物胚胎學傢、植物解剖學傢等很多出自他的門下。他創建的北京大學植物形態學教學和科研基地,雖然經歷不少曲折,多次易名改制,而且幾經停頓,但是現仍為中國植物形態學研究的一個中心,並不斷作出貢獻。

  他早期從事蕨根狀莖組織起源的研究,後來對於被子植物莖端原生韌皮部的分化,莖葉在不同日光強度下的生長與分化,以及天南星莖的形態與發育等,都進行瞭探索。他結合植物系統學的教學,著有《植物系統學》一書,至今仍為許多高等院校植物學專業的重要參考書籍。

  他一生對於推動中國植物形態學的教學與科研不遺餘力。他曾當選為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北京植物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曾多年主編《植物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