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於中國東北的晚期智人化石。1933年秋,在滿洲裡東南的紮賚諾爾煤礦發現人類頭骨一枚。經赤堀英三研究,在1938年著文,認為應屬現代人骨,當時其他學者也認為該頭骨石化程度極淺,對其是否為晚更新世化石有疑問。1939年日本古生物學傢遠藤隆次研究該化石後,認為應屬新人化石。1943年9月又發現頭骨一枚,1944年5月再發現人類下頜骨及其他骨骼碎塊。與人頭骨同時發現的還有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和麅(Copreolus manchuricus)等。這些化石多出自距地面10米左右的永久凍土帶的砂層及泥層中。與第三號人化石同時出土的有細石器。1974年,在紮賚諾爾南露天礦的砂層中發現陶片、石器和骨器等。

  對紮賚諾爾人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最早認為可能是晚更新世晚期的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距今約4~5萬年。後來有人推測有12000年左右。目前爭論的焦點在於紮賚諾爾人及其共生的化石和文化遺物是否同時沉積,如承認為同時沉積則其年代是大約距今6000年或稍多些;還是遠不足10000年,也就是紮賚諾爾人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骨。

  紮賚諾爾人頭骨化石已移交中國,但至今尚未見研究報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