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亞灌木狀。基生葉蓮座狀,莖生葉互生,無托葉,單葉或羽狀分裂。花兩性,整齊;萼片4,分離,排成2輪;花瓣4,分離,有白、黃、粉紅、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開展,下部呈爪,稀缺乏;雄蕊通常6,4長2短,稱四強雄蕊,少數更多或更少,在花絲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數無假隔膜,則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數,生於側膜胚座上,排列成1或2行。果實為長角果或短角角果,成熟時由下向上開裂或不裂,少數角果頂端具或長或短的喙。種子較小,無胚乳,表面光滑或有紋飾,邊緣有時具翅。本科是一個單類型花粉的科。花粉粒一般具3溝,圓球形至近長球形;最長軸常為20~30微米,有時超過50微米。外層厚於內層,一般網狀,單(或雙)棒。有時具2溝,4溝皺,6皺,偶有不規則的花粉。染色體基數x=4~19。約375屬3200種,廣佈全球,主要分佈北溫帶,地中海區域較多。中國產95屬425種,124變種和9變型,中國各地均有分佈,以西南、西北、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帶為多,平原和沿海地區較少。其中半脊薺屬、蛇頭薺屬、寬框薺屬、穴絲芥屬、堇葉芥屬、連蕊芥屬、陰山薺屬為中國的特有屬。

  本科植物含芥子苷、脂肪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生物堿、酚性物質(槲皮素及山奈酚)、黃酮醇、蕓香苷、肌醇、強心苷、皂苷、苦味質、靛紅等成分,其中不少成分具有生理活性,在民間也廣為應用,如糖芥屬、桂竹香屬,種子多含強心苷類,故用作強心利尿藥;蕓苔屬、歐白芥屬、播娘蒿屬等,植物中多含硫苷類,水解後產生硫氫酸對羥基芐酯或異硫氰酸烯丙酯,外用可消炎,內服可為刺激性祛痰藥。

  本科主產蔬菜和油料作物,如蕓薹屬、蘿卜屬等;藥用植物如菘藍屬、蔊菜屬、糖芥屬等;觀賞植物如桂竹香屬、紫羅蘭屬、諸葛菜屬等;其他有經濟用途的屬還有薺屬、獨行菜屬、菥蓂屬(遏藍菜屬)等;本科植物中也有很多是蜜源植物。

  十字花科的代表種有:①獨行菜,一或二年生草本,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藏等地;生在路旁、溝邊和雜草地上。歐、亞兩洲也有分佈。全草及種子供藥用,種子作葶藶子用,主治水腫、咳喘,有利尿、祛痰的作用;全草清熱利尿。②菘藍,二年生草本,原產中國,有栽培。根和葉供藥用,根藥名板藍根,葉藥名大青葉,清熱解毒,主治多種炎癥、流感、菌痢、肺炎等;由葉制出的藍靛,為動、植物纖維的直接性染料;種子含油量約30%,供工業用油。葉含菘藍苷;植物有芥苷、新芥苷及氧化酶等;根含芥子苷、靛紅、B-谷甾醇等。③菥蓂,一年生草本,中國普遍分佈,生於荒地或田野。亞、歐及非洲北部均有分佈。全草和種子供藥用,全草可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種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菊,也可作野菜;種子含油量28~34%,工業用油。種子含芥子苷、芥子油、卵磷脂、硫氰酸烯丙脂、肌球蛋白等,全草含黑芥子苷、維生素 C等。④薺,一或二年生草本,分佈於溫帶地區,中國普遍分佈。嫩株作蔬菜食用;帶花全草及根供藥用,清熱涼血、止血、降壓、利尿、消炎;根治結膜炎。全草含佈枯苷、膽堿、多種氨基酸、肌醇、生物堿等。⑤葶藶,一年生草本,廣佈於亞、歐、美三洲。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江蘇、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分佈;生於山坡、田邊、路旁草地。種子油供工業用。種子含脂肪油、白芥子苷和芥子堿。⑥蔊菜,一年生草本,廣佈於中國各地;印度、越南、菲律賓也有分佈。生於山坡、路旁、田野。全草藥名江剪刀草,有止咳、平喘、解毒之效,主治慢性氣管炎、肝炎等癥;外用可治瘡毒。全草含蔊菜素、蔊菜酰胺等。⑦紫羅蘭,兩年或多年生草本,原產歐洲南部。中國大城市常有引種,栽於庭園花壇或溫室中,花美麗,供觀賞。用播種繁殖。⑧桂竹香,兩年或多年生草本,原產歐洲南部。中國各地有栽培,供庭園觀賞用。種子油供工業用;花供藥用,有瀉下通經之效。花含槲皮素和異鼠李素;種子含墻花苷。⑨糖芥,一或二年生草本,產中國東北、華北、江蘇、陜西、四川等地;蒙古、蘇聯均有分佈。生於山坡、田邊、荒地。全草及種子有健脾胃和消食之效;主治心悸、浮腫、消化不良;種子清血熱、鎮咳、強心。全草含強心苷;種子含糖芥苷。

  學者們認為十字花科和山柑科在親緣關系上相近,主要依據兩者花的構造非常近似,但山柑科植物花的子房幾乎全有子房柄或有1個雌雄蕊柄;而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無子房柄或雌雄蕊柄。山柑科有草本和木本,而十字花科多數為草本。此外,山柑科植物花的各部分的數目和雄蕊的排列變化較大,雄蕊6至多數(不為四強雄蕊)等,而十字花科花的各部分數目和雄蕊的排列是比較穩定的,可以認為十字花科是從山柑科演化而來的。

  不少植物學傢根據各自的觀點,提出瞭不同的系統,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被多數學者所采用的,是O.E.舒爾茨的系統,他於1936年記載本科有350屬,共分成19族,其中中國有10族。E.揚興於1942年對舒爾茨的分類系統進行瞭修訂,他把19族減少為15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