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形目松雞科的1屬

雷鳥(冬羽) ,趾上被羽。共有4種。中國產2種:柳雷鳥和巖雷鳥,前者分佈黑龍江流域,後者見於新疆北部。

  雷鳥是全球性分佈的鳥類,從北極凍原地帶,直至森林及森林草原帶,遍佈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它是典型的寒帶鳥鳥類,終年留居在嚴寒的北方,由於長期在冰雪中生活,形成一系列適應凍原生境的特性,例如腿上的毛被厚而長,一直覆蓋到腳趾;腳距周圍有很多長毛,這樣既保暖,又便於在積雪上行走而不至於下陷;鼻孔外披覆羽毛,可抵擋北極的風暴,也有利於向雪下啄取食物。雷鳥嘴粗壯而短,善挖食雪下根莖,幾乎完全吃植物性食物。以苔蘚、植物的嫩芽,嫩枝和根等為主食,冬季時藏在雪穴中躲避北極的暴風雪。

  雷鳥與一般鳥類不同,它四季換羽。雄鳥在婚後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換新羽,而春羽和秋羽隻是局部替換;雌鳥每年3次換羽,婚前不換羽。雷鳥的冬羽與大地的銀裝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除中央1對尾羽白色外,其餘為黑色。春回大地,冰雪融化,雄鳥的頭、頸和胸部也換成瞭有栗棕色橫斑的春羽。雄鳥繁殖前還有換“婚羽”的習性,用華麗的羽飾來博得雌鳥的青睞。夏天大地披上瞭綠裝,雷鳥上體又換成瞭黑褐色,具棕黃色斑紋。秋季植被枯黃時,羽毛換成黃栗色。北方地勢平坦,因嚴寒又缺乏植被,雷鳥沒有天然隱蔽所,它四季換羽正是生存適應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很早就引起動物學傢的註意,成為研究物種進化與自然選擇的典型例子。雌鳥羽色不如雄鳥艷麗,便於隱蔽自身和保護幼雛。

  在中國的繁殖期是4~5月,1雌配1雄,兩性共同築巢。巢置於地面草叢中或灌木下,為1橢圓形小坑,深40~80毫米,徑100~200毫米,內鋪少量枯枝、草葉和殘羽。每窩產卵8~12枚,淡黃色,滿佈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40~48×30~33毫米。

  雷鳥是重要的獵禽,肉味鮮美,絨羽價值高。但分佈有限,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