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鯊目姥鯊科姥鯊屬的1種。體龐大,仔魚剛生時體長約2米,幼魚體長4.5~6米,成魚最大可達15米,僅次於鯨鯊,重達15000千克。呈紡錘形,頭寬扁,軀幹粗大,尾漸小。口大,弧形,下位;下唇褶短小,見於口隅處,無上唇褶。眼小,無瞬膜。噴水孔很小。鼻孔外側位,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牙細小而多,平扁盾狀,齒頭向後,多行使用。鰓孔5個,很寬大,自背側伸達喉下,最後一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鰓耙細長密列,基部側扁,端部鬃毛狀,形成鯨須狀篩檢程式。背鰭2個,無硬棘;第一背鰭中中大,位於體中部上方;第二背鰭小,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鰭為近;尾鰭寬而叉形,尾椎軸上翹,尾柄兩側各具1側褶,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窪;臀鰭小,起點與第二背鰭基底後部相對;腹鰭稍大,位於背鰭間隔中部下方;胸鰭中大,外角鈍尖,後緣稍凹入。體灰褐色或青灰色。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沿海各海區均產。

  棲息大洋上層,有時降入深處,有時來近海索餌,好群遊,天氣晴朗時,常靜息水面,露出背鰭和尾鰭,或徐緩遊泳,張口取食浮遊生物,主要為甲殼動物,有時食中小型魚類,有時翻身曬腹。性溫和,每年3~4月,從外海成群遊回到福建東、浙江南沿海一帶;早晨、傍晚常浮於海面,張開大口頂流濾食。姥鯊肝占體重15~20%,含油量達60%,是制魚肝油的良好原料;皮可制革;顱骨可制明骨和膠片,肉供食用,內臟可制魚粉;鰭可制魚翅。